价差逾10倍普通消费者吃不消 汉产有机菜淡出超市

11.09.2014  09:22

图为:武汉市民在有机蔬菜大棚内采摘黄瓜。(视界网沈小兵 摄)

图为:中百仓储水果湖店货架上,没有认证标志的汉产“有机蔬菜”。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源)最近,有读者反映,前几年曾在各大超市热销的汉产有机蔬菜,如今难以见到踪影。个别超市虽然销售贴有认证标志的有机蔬菜,但多是从外地进货,而且品种稀少。

  有机蔬菜,以“无污染、无农药残留”为卖点,颇受消费者青睐。“有机”二字被宣传为健康、安全的代名词,有机食品产业也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据了解,武汉市有机蔬菜生产从2006年开始起步,全市目前种植有机蔬菜面积有1000多亩,成规模的种植企业有新洲区的涨渡湖有机蔬菜基地、东西湖区的吉农沃尔特公司。

  有需求,又有供应,汉产有机蔬菜为何逐渐淡出超市?它们到底卖到哪儿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跑遍各超市,难觅汉产有机蔬菜

  8月24日,在武汉中百仓储沿港路店果蔬区,记者看到一块写着“有机蔬菜”字样的广告牌。走近货架,却发现上面码放着普通净菜。导购员告诉记者,该店曾经卖过有机蔬菜,但因价格过高,鲜有消费者问津,数月前就停售了。

  货架旁张贴的证书,印证了这一说法。这张《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载明,其持有人为武汉蔬安蔬菜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为涨渡湖有机蔬菜基地,有效期至2013年8月26日——已过期近一年。

  沃尔玛超市奥山店自去年11月26日开门营业以来,从未卖过有机蔬菜。该店相关负责人姚鹏告诉记者:“今年4月出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更加严格,过去有些打擦边球的品牌做不下去了,有资质的供货商成本压力比较大,与超市方在价格上谈不拢。以前徐东店卖过有机蔬菜,销量很一般,新开的店自然不愿折腾。

  在麦德龙超市徐东店,有冬瓜、南瓜、茄子等少数几种有机蔬菜销售,但相比整个果蔬区花样繁多的普通蔬菜,仍显得十分落寞。据了解,这些有机蔬菜来自长沙的一家有机种植企业。为何舍近求远从外地进货?果蔬区主管罗文虎表示,麦德龙超市的货品采购由上海总公司负责,超市只负责销售,选择外地品牌或与供应商实力有关。

  在武商量贩生活馆春树里店,8月24日,记者还发现几盒有机豇豆和木耳菜静静躺在货架一隅,包装日期为20日,产地标明为长沙。两天后,记者再次来到该店,就已经不见有机蔬菜的任何踪影。果蔬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架6天也没卖出去一盒,无奈之下,也就下架了。

  位于水果湖步行街的中百仓储生活剧场,是武汉较早出售有机蔬菜的超市之一。但挂着有机蔬菜广告牌的货架上,却见不到有机蔬菜。理货员告诉记者,该店曾经卖过汉产有机蔬菜,但是销量不好,“丢头”太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没进货了。

  在与生活剧场一墙之隔的中百仓储水果湖店,记者终于见到了汉产“有机蔬菜”的身影。杭椒、南瓜、秋葵、豇豆……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该店在售的涨渡湖牌“有机蔬菜”不下10种,单价是普通蔬菜的数倍,摆在有机蔬菜专区出售。不过与麦德龙和武商量贩出售的有机蔬菜不同的是,这些“有机蔬菜”的包装上,并没有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理货员告诉记者,这些菜产自新洲区涨渡湖有机蔬菜基地,至于为何没有认证标志,她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