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十周年回眸

10.06.2014  13:14

   
  湖北日报讯 图为: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左二)在我省秭归县调研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食为政先。湖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目标已锁定为“在中国人饭碗中增加湖北粮的分量”。到2020年,全省预计还将增加300万左右人口,届时会增加20多亿斤粮食需求。
  地为粮本。为培肥地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年来,国家投向湖北的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达34125万元,全省投入省级专项资金5300万元,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我省土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基层农技人员——这些“大地营养师”们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54亿亩次,占全省农作物总播面的73.4%,使项目区肥料利用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农产品增产6.4%,累计节本增效308.7亿元。
  
  期盼:吹响土肥革命集结号
  5月27日一早,枝江市安福寺镇智能配肥店就迎来了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我家这3亩水田,pH值5.8,有机质24.7个含量,碱解氮95个含量,有效磷6.4个含量,速效钾128个含量,耕地营养不良,马上播中稻,请您给我配3袋配方肥。”拿着枝江市土肥站的耕地“诊断书”,曾祥华开门见山。
  一个农民如此内行,曾祥华何许人也?
  2004年6月9日,曾祥华在田头迎来了到湖北视察的前国家领导人,他向领导吐心声:地里到底缺什么元素,怎样施肥才对症?希望专家能帮忙诊断!
  领导当即作出指示:请农业部门迅速落实。很快,当地土壤肥料部门为曾祥华进行了测土配肥。当年,曾祥华家的中稻首次从亩产900斤突破了1000斤。
  无独有偶,9年前,黄梅农民陈忠和几个朋友一起承包了张湖农场700多亩地种水稻,什么肥都施过,可产量老在900斤左右上不去。2005年,他在自家地里撮了几锹土,拿到县农业局想化验一下,看土壤到底得了什么“”。可是县农业局当时化验设备老化、不齐全。于是,他提笔给当时的省委书记写信,请求帮助解决农民普遍遇到的这个难题。
  省领导对陈忠的来信非常重视,把信批示到了省农业厅,省农业厅指示省土壤肥料工作站迅速免费化验了陈忠家的土壤,并提出了施肥方案。“曾祥华”、“陈忠”的期盼,也是万千农民的期盼。2005年10月,财政部、农业部吹响土肥革命集结号,正式启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当年,湖北省就有12个县市的农民幸运地优先享受了免费测土、科学配肥的服务。到2014年,全省有107个县(市、区、场)实施国家测土配方项目,3000多万农民拿着测土配方施肥通知书,就可按方购肥。
  
  探究:耕地为何越来越“”?
  曾几何时,柑橘之乡宜都市红花套镇的橘农纳闷:为何自产的柑橘皮越来越厚、味越来越淡?高坝洲的农民疑惑为什么油菜只开花不结荚?鹤峰县五里乡的烟农几近绝收……
  事出有因。经专家诊断,原因是土壤得了“”。
  近年来,一方面工农业污染及不当的耕作方式导致耕地地力严重下降;另一方面耕地长期得不到休养生息,承受了太多的重负。发达国家实行的休耕休牧,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一张“土壤调查和地力评价”图表,直观地反映出:目前湖北的耕地中,年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仅占26.1%,中低产田占73.9%。
  农民的担忧也是土肥人的担忧。在2005年前,经常出现这样的窘境:县市一级农业局为了测土,时常要辗转几百公里把土样送到省站来化验,路远且周期长,化验的土样数量也很有限,只能解决极少数田块的测土施肥问题。
  尴尬的局面如何打破?土肥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全省7900多万亩耕地,100亩取一个土样化验,都需要1亿元左右。地方政府财力根本负担不起这个开支!”省土肥站在经过调研后,只有积极地向农业部反映情况。
  
  措施:耕地吃上了“满汉全席
  随着第一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的下拨,境况迅速得到好转。10年来,全省107个项目县市建有土肥化验室101个,化验室面积达2.5万平方米,新增化验设备2200台套,能检测大、中、微量元素。其中,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和农业部标准化验室创建考核的达19个,居全国第一位。2004年以来,全省共采集分析土样101.06万个,取样调查农户170.06万户,测试分析735.6万项次。
  硬件配备了,软件还需给力。国家启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每年拿出10多亿元,其中安排给湖北的有3千多万元,项目覆盖全省主要农业县市区;省政府每年安排数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专项配套;省农业厅也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成立省级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指导组蹲点示范、提升有机质、耦合水肥一体化、发展旱作节水、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每年春秋播时节,一份当年度的全省春、秋播作物配方肥配方推荐与施肥指导意见就会常态化地飞往全省3000多万农民手中……一系列组合拳,让耕地吃上了“满汉全席”。
  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来,全省氮磷钾养分施用结构由2004年的1:0.50:0.25优化为现在的1:0.51:0.35;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根本改善,土壤有机质上升0.12-0.97g,速效钾上升5.38-8.27mg,土壤容重下降0.02-0.05g/cm3。
  数据是抽象的,农田里的奇迹是具体的:秭归县天翼柑橘合作社理事长高强的135亩脐橙,实施科学水肥管理过后,产量从3年前的8万斤跃升到2013年的32万斤,襄阳、荆门等地的“曾祥华”们也频频报喜。
  
  晋级:耕地质量保护走进“法门
  翻开近年来的“两会”提案、议案,“土壤污染”、“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字眼频频出现,耕地问题呼声阵阵,有关粮食生产能力的忧患撞击着每一位代表、委员的心。
  第二次土地变更调查显示,湖北省人均耕地1.3亩,低于全国人均1.52亩的水平,全省实际可供开发耕地资源只有150万亩,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数量不足,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在多个场合谈及他的心声:“肥沃安全的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应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
  耕地在呐喊,政府在行动。2014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认真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2013年,省政府把提升土壤有机质作为农业的十大项目之一,并且将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
  更令人欣喜是,2013年11月29日,省人大以高票通过了《湖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从此,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有了尚方宝剑。
  根据《条例》规定:今后,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负主责。谁破坏了耕地质量,农业部门就要拎着《条例》问谁的责。
  创新:耕地“进补”走向“私人定制
  “当你又一次面对如何施肥抓耳挠腮的时候,你应该求助于测土配方施肥这种田野上的‘私人定制’。”在掌握了101.06万个土样的化验结果之后,湖北土肥人有底气这样说。
  在今年公布的18种施肥“大配方”之外,更具针对性的“私人定制”在荆楚大地蔚然成风。
  作为大型肥企,新洋丰、三宁化工、京晟化工等都走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的前列。新洋丰公司设立了油菜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基地,为配方肥批量化生产改进了10多项生产工艺;三宁公司有两个配方被农业厅确定为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推荐配方;京晟化工吸收其他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和农民入会,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作社,直接面向农民按需优价供肥。
  在荆州和荆门等地,一种新型的庄稼“加油站”——智能终端配肥店出现在田间地头。农民只需用一张IC卡在配肥店里的电脑上轻轻一刷,跟当地土壤肥料工作站联网的电脑就会调出该农户的耕地信息,再利用电脑中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为农户配肥,两分钟后,一袋完全“私人定制”的配方肥就诞生了。
  在湖北,像这样开展“私人定制”的配肥站已经超过200个。若是全省每个乡镇都安装3至5台这种智能配肥设备,每年可使5000多万亩耕地享受测土配方施肥技物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普及这项技术后,每个农民都可以全天候地实行网上预约定肥。如今,这种模式已经被农业部确定为六大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
  5月29日,长阳县农民向道军来到附近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径直走到一台电脑前,打开电脑里的“乡镇农资技物信息系统”软件,他地里的土壤信息、需肥数量,一览无余。据悉,7月底,长阳县4.8万部智能手机都可装上这个软件的手机版,从而实现手机导航种地。“‘私人定制’是用科技手段建设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是耕地用养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打通配方肥下田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手段。”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周先竹如是说。
  
  展望:耕地质量监管迈进云时代
  在全球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耕地养护与质量监管也进入了云时代!
  周先竹介绍:“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数据功能,助力粮食生产,我们要有超前思维。土肥项目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只有加以灵活运用,这些数据才能变成‘活’的资料。
  2006年,一场全面的地力评价在荆楚大地全面铺开。全省以县为单位,借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有关资料,充分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土壤化验数据和原始图件进行电子化和数字化,科学编制出县域数字化耕地地力等级图、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图、土壤养分分布图、测土配方施肥分区图等成果图件,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构建起全省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完成了107县(市、区、场)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已设立300个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全省动态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正在建成。
  将来,只待乡村互联网络建设速度跟上,农民便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依靠“3S”技术、物联网技术、土肥水耦合技术等,配合现代计算机云手段,足不出户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
  通过这一“”一“”的数据库建设,可摸清我省耕地质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此,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给予了高度评价:“粮食安全任重道远,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迫在眉睫。只有理清了全省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对全省耕地质量、土壤肥力变化动态有预判,才能为各级政府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提供准确依据,为全省实施农业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为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竞争力、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彭翠楠 杨文兵 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