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洪水共存共生——2016年湖北抗洪救灾思辨录(三)

21.08.2016  17:02

  温柔时,她像恬静少女,一碧万顷;

  愤怒时,她又似脱缰野马,浊浪排空。

  今夏的六轮暴雨中,谁也没有想到,平素柔美的湖泊,面目如此之狂野,破坏力如此之惊人。

  梅雨期,省内主要中小河流有10条超警戒,其中8条超保证,倒水、举水、汉北河、澴水、府河、府澴河、大富水7条河流洪峰水位超历史最高。

  省内五大湖泊,洪湖、梁子湖、斧头湖、长湖、汈汊湖,前四者均突破保证水位,其中梁子湖、长湖分别超历史0.06米、0.15米,超历史最高水位天数分别达到7天、3天。

  抽水、筑堤、搏斗、退垸……

  目送她们归于平静的身影,我们思绪难平。

  两次爆破,炸响大江大湖的呐喊

  7月14日的那声爆炸,已载入历史。

  当333个爆破点从北向南依次起爆时,武汉市江夏区牛山湖千米长堤瞬间崩塌。

  这意味着,我省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破垸分洪,永久性退垸还湖正式启动。

  震天的爆炸,炸通了阻隔梁子湖与牛山湖的围堤,更炸通了人们思想深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取舍纠结。

  社会各界评论,牛山湖破垸分洪是应急之举,更是谋远之策,是还湖于民、还湖于史、还湖于未来。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14年前的冬天,武汉汉阳长江边,曾响起同样的爆炸声。

  当年,那个建在长江河道里的高档江景小区——“外滩花园”,随着一声巨响,化为废墟。

  有人惋惜:这一炸,损失2亿;有人庆幸,此楼不炸,楼房要盖到江中心,将来的损失何止2亿?

  两次爆破,穿越时空,炸响大江大湖的呐喊。

  于梁子湖,那一声呐喊,是对湖泊过度围垦说“”。上世纪50年代,梁子湖水面406.3平方公里;2012年“一湖一勘”结果表明,梁子湖水面271平方公里,缩小三分之一,库容减少4亿立方米。

  于长江航道,那一声呐喊,是对行洪道乱建碍洪建筑说“”。今年,山区被冲垮的民房,不少就建在行洪道上。教训之深,刺痛人心。

  消失的湖泊,听她们静静诉说

  爆破,意在给水原有的出路。

  原有的出路,还有多少?

  摊开江汉平原四湖流域地图,著名的四湖中,有两个湖——三湖和白露湖,已经消失了。仅剩的长湖和洪湖,亦是面积锐减。

  在现代化的滚滚大潮里,围垦加剧,湖泊消失的速度也在加速。

  上世纪50年代,我省百亩以上的天然湖泊尚有1332个。截至2012年最新的统计,仅存755个,减少4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228.9平方公里;近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若以湖泊平均调蓄涝水深度1米计算,被填占湖泊的调蓄容量达2.3亿立方米,超过2个东湖的容积。

  湖少了,江湖也分家了。

  “过去,江和湖是连通的,很多河流原本是流向湖泊,通过湖泊调蓄以后再流入长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河流直接流入长江,湖变成了大水塘,汇水容积大大缩小。在山丘区,有的地方在水系没有理顺的情况下盲目开山造地,有的河流,走着走着,就断了,就没了。”省防办总工程师江焱生说,江湖分家,开山造地,让他忧心。

  因为,那些被填占、围垦的湖泊,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蓄洪纳渍。湖泊被填占,调蓄能力大大降低。一旦出现较大降雨,洪水没有出路,便会侵蚀陆地。

  今天的平原,不少地方,有湖名,却无湖泊。

  未来的山丘,会不会有河名,却无河流?

  湖泊在减少,通路在阻断,河滩在开发,危机在逼近。

  躲防分贮,学会与洪水共存共生

  退垸还湖,化解危机的担当之举。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梅雨期,我省被动和主动运用的江河湖民垸已超过250个,增加调蓄面积170万亩以上。“人有人的空间,水有水的空间,把水的空间还给水,才能水行其道,人居其安。”省湖泊局专职副局长熊春茂说。

  分水,正是把水的空间还给水。

  回顾历史,人类是在与洪水的不断较量中,一点点探悉它的秉性。

  一躲。上古时代,先民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遇到猛兽般厉害的洪水,根本没有办法对付,只有躲避到洪水达不到的高处“择丘陵而处之”。

  二防。大禹治水,开启人类防治水灾之先河。战国末年,秦将白起伐楚,开沟挖渠,引蛮河之水,攻破别都鄢城。这条以水代兵的战渠,经当地百姓改造,变成了一条百里灌溉长渠,历经2000多年不衰,至今还滋润着30万亩膏腴良田。

  三分。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在加固、增修堤防和整治河道的基础上,兴修水库、划定蓄洪区和开辟分洪道等,以备大洪水来临时,临时容纳和宣泄河道承泄不了的多余水量。

  四贮。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之后,国家投入巨资建设水灾防治基础设施,重点集中在水利工程、林业工程和水土保持三个方面,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正是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摸索中,人们越来越相信,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洪水总会发生,人类必须学会与洪水共存共生。”江焱生说。

  抗洪理念变迁,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

  采访江焱生时,他的案头摆着一本美国学者的著作《天意——2011年特大洪水流经密西西比河及支流工程》。

  序言中,作者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对人类来讲,2011年这样的特大洪水或许是提示,或许是警告:即便有再好的防洪设施,沿河而居有时总难免经受水灾。这也许就是人意和天意的协调。”“堤防、防洪水库等防洪工程措施,可以降低洪灾发生几率,但防洪工程标准毕竟有限。无论标准定得多高,总有超标准的时候。单说堤防,防洪标准也不宜定得太高,这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技术、生态环境上的障碍。因此,一定要重视非工程措施,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江焱生说。

  他所言的非工程措施包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恢复植被;划分蓄洪区,通过临时调整洪水的空间配置来减少水灾损失;建立洪水预报系统;培育水灾保险市场等。

  然而,现实总有几分骨感。

  单以分蓄洪区为例,有的已是企业密集、高楼林立的经济热土,一旦分洪蓄洪,人民的财产将遭受严重损失。

  启用,还是不启用?

  两难抉择敲响警钟,带来反思:自然界有内在生态机制,人类的经济活动怎样才能不超越自然生态的弹性阈限?

  对此,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建议,水利部门要开展大规模的洪水风险调查和评估,告知社会,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等级、危险程度、生态阈限,引导经济社会合理规避洪水风险。

  在他看来,灾后重建,更要科学引导。那些溃决的民垸、冲毁的民房、水毁的水利基础设施,不能简单地原址原样恢复重建,要在评估洪水风险基础上,科学选址,科学设计。

  一场洪水,一次检验。

  历史会记住2016的这场大洪水,历史也提醒我们记住:善待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协调发展。 (周芳 甘勇)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