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田园水工”坚守泵站49年“润”农田

31.07.2014  19:43

(张国荣  黄善国  周宝书)今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地区遭受旱灾,但在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童畈村,村民们却高枕无忧,即将迎来丰收季。这一切只因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村泵工,因为他的无私奉献,让一个十年九旱的产粮村数十年不再受旱魔困扰,辖区里4000亩良田年年丰收。他就是村提水站的老泵工郭仁厚,村民们都亲切的称他“田园水工”、“仁厚泵工”。今年68岁的他,以泵房为家,一守就是49年。 

20年的窝棚岁月 

1966年,19岁的郭仁厚被村里安排到一级泵站任机务员。郭仁厚的家离泵房只有71级台阶和一段小路,距离不到300米,可他却很少回家。“夏天,要抽水,机器24小时不能离人。平时,怕被盗,也脱不了身。”提起49年的守水生涯,郭仁厚感慨万千。因当时条件差,建水泵和柴油机房时,搭的是茅草棚子,用来日遮阳光夜挡露气。夏天还好说,虽说蚊虫多,但总算能对付。最难熬的是冬季。虽说冬天不抽水,但担心泵房设备被盗,郭仁厚便一年四季守在泵站。冬季,寒风从四处漏风的茅草缝隙吹进屋里,冻的他浑身发抖,整宿无法入睡,他便索性买来些机械修理的书,对照废旧设备整夜整夜捣鼓起来。 

丈夫整天不归家,让新婚的妻子黄治凤十分生气,吵过、闹过,却无济于事。又不忍心看丈夫一人受苦,最后只好卷起被窝也住进泵房茅草棚子。就这样,郭老和爱人在工棚里度过7300个只有夜伴孤灯、耳听水声的日子。直到1987年,村里拆了棚子把配电房建成了简易平房,郭老才结束20年的窝棚岁月。 

四拒“吃皇粮”的机会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潜心摸索,郭仁厚不仅掌握了泵站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使用,还掌握柴油机、电机的维修,拖拉机驾驶等技术。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少有的高级技师了,宜昌水电学校、宜昌县农机厂、金银岗林场等几家单位多次找上门,要挖老郭,承诺进去就转正转城市户口,工资按最高级别发放。 

前三次,村里死活不放人,村民也极力劝老郭留下来。最后一次,村里松了口,郭仁厚背着行李走出村口三里地后又返回村里。“当时确实想走,可我走了,泵站怎么办,一千多村民用水怎么办?”提起当年的往事,老郭并不后悔。“同他一起培训过的几个人,都进城吃皇粮了,就他还在这里糗。”坐在他旁边的老伴至今还耿耿于怀。 

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守泵房平凡而寂寞,郭仁厚曾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09年7月的一天,暴雨如注,不到2小时,河水就漫过泵房前水泥地面。由于汛情突然,泵房里两台价值数千元新电机还没转移走。郭仁厚不顾如注的大雨,从附近喊来3名村民下掉电机螺丝,将电机转移到高处。此时,洪水已漫过泵房窗户,郭仁厚这时发现,刚才下电机的工具包还在泵房,便再次趟水走向泵房,不想脚下一滑,一下跌进2米多深的泵站进水槽,河水湍急,老郭被冲出数米,所幸在3名村民的帮助下脱险。 

还有一次,晚上为农田放水时,郭仁厚担心有村民错过放水时间,影响庄稼灌溉,摸黑挨家挨户去通知,没想在返回泵站途中,一不小心跌进过水渠道,猝不及防的他被湍急的水流一下冲出一里多路,最后在一转弯处总算爬了起来。 

多次拒绝补助 

一台21寸的老式彩电、一台用旧了的冰箱、一台吱吱叫的电扇,这是在郭老家看到的全部家当,这样一个近似贫穷的家庭是如何与“不差钱”联系起来的呢?由于郭仁厚所管泵站属童畈村水利设施,每年工资由用水农户支付和村里补贴。每年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尽管只够老两口基本生活费,但郭老却毫无怨言。 

那个年代,一年也就200元,这几年是底薪加抽水时间提成,前年是最高的一年,拿了4800元。”郭老讲起收入颇感知足。童畈村党支部书记张时文介绍,郭老的收入本是纳入村干部待遇,实行底薪加提成,但是村的经济基础弱,使郭老的付出和收入难成正比。但郭老从未提过待遇的事,几次村里找郭老谈心,想提高提水小时收费费用,但郭老却拒绝了,他说现在村民都不是很富裕,提高收费无疑增加了村民的负担,这让他心里不安。这就是老郭,永远把村民放在第一位。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