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湖北建设中的襄阳实践

19.08.2015  16:19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9日电    题:法治湖北建设中的襄阳实践

  作者:陈栋 李静 张莹

  改革发展需要法治护航,法治建设助力改革发展。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改革发展与法治建设同步推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凝聚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新活力、新动力。

   行政审批“襄阳创

  7月1日,新成立的襄阳市行政审批局正式开门迎客。襄阳由此成为全省首个全域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城市。

  7日,运行一周的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发布“新政成绩单”:5个工作日共受理行政审批1853件,办结1853件,按时办结率为100%。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襄阳一直在探路。去年10月,襄阳高新区率先在全省成立行政审批局,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日均新增8家市场主体。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预计累计完成1055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和增幅均位居全省高新区前列。

  以高新区为“试验田”,襄阳打响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这次行政审批改革,襄阳将市直20个职能部门的14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1枚印章取代了20枚印章,行政审批环节控制在5个以内,审批时间控制在法定时间的60%以内,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简政放权最彻底的城市。

  这是否意味着“一枚印章走全国”?答案是肯定的。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市行政审批局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实施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审批权移交后,不是‘无权一身轻’,而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襄阳市安监局调任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工作的邓国宁向记者讲述行政审批权移交之后的切身感受。

  襄阳市改革办负责人表示,襄阳的简政放权,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放管结合。审批权移交后,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转向监督、管理和服务。

  行政审批改革的“襄阳创举”一经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段时间,上海、沈阳、长沙等地纷纷到襄阳来考察交流行政审批改革情况。

   平安建设“襄阳计

  7月7日,樊城区长虹路移动警务平台接到来该市一医院保卫科的报警电话:“捡到一个遗失的笔记本电脑。”仅用半小时,警务人员就与失主朱女士取得了联系。朱女士电脑里留存的大量重要资料如愿找到,感激不已。

  群众报警求助5分钟到现场、交通拥堵5分钟疏通……有困难看得到、找得到警察,这是襄阳市8个移动警务平台2012年10月亮相主城区后发生的变化。

  如今,街面犯罪大幅下降、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刑事警情大幅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家住北门公寓的市民赵咏和说:“所有警车一上路就亮灯,我一看见警灯就知道警察在身边,心里踏实!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创新和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构建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视频技术防控网、网络社会防控网等“六张网”,构建了立体化、全覆盖、高水平的治安防控体系。2014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为94.659%,排名全省第4位。

  平安襄阳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百姓的安康,还有市场主体的信心。一大批诚信守法的市场主体得到了社会好评。2014年元月,市公交总公司等6家企业被授予首批“襄阳市诚信守法企业”称号,  790家各级诚信市场主体得到政府部门认定。

   司法改革“襄阳策

  “成为人民监督员,不仅仅是光荣,更意味着责任。”昨日,新当选的襄阳市人民监督员、老河口市政协常委何靖介绍,当选后就要监督有关机构办理案件是否合规,有无偏差。

  今年3月,该市在全市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选任93名人民监督员,监督全市各级检察院办理案件。襄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周剑成说:“以前,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日常管理都是由检察机关负责。也就是说,检察机关是自己选人,监督自己。

  “任用分离”是襄阳市司法改革中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后,人民监督员由市司法局统一选任,再分配给检察机关,加强对检察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同时,法院系统开展“万名群众旁听庭审”、“巡回审判进千村”等活动,司法系统开展“律师服务进社区”、“健全调解队伍”、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都在有序推进,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让社会更加和谐友爱。

  2014年底,省委将襄阳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和枣阳市、襄城区等作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改革内容涵盖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等等,努力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内容丰富的改革,进一步彰显司法公正。

  截至目前,襄阳市11家法院全部建成综合诉讼服务中心,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实现电话查询案件、法律咨询、联系法官、投诉建议“直通车”。同时,全市法院分类管理制度也开始推行,司法改革考试、考核已经结束;法院系统数百名法院将“去行政化”,错案责任追究、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将确保办案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整体发力,全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形成了示范效应。”襄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虞国旗这样表示。(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