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09.04.2021  16:31

法庭上的心理学》是法治“燃灯者”邹碧华法官编写的一本旨在指导法官如何运用基本心理技术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法律心理学书籍。做好群众工作要求法官不仅要做到精准的法律适用,更应成为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动之以情、喻之以理、晓之以法,多渠道解开当事人的“法结”与“心结”,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书中明确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法官在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解读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技术,包括倾听技术、提问技术、言语交流技术、分析技术、影响技术。其中,分析技术在案件调解过程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分析技术包含知觉模式和因模式分析。知觉模式是说人们的知觉非常脆弱,存在很多偏差。归因模式包含自我服务偏差、基本归因错误和过度归因。自我服务偏差是说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稳定的内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为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习惯于将别人的行为归因为内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过度归因指出人们容易从他人身上挑出一两个最明显的特征,然后把他所有的行为都归因到这些特征上。

结合工作实际,下面的一些基本心理学技术在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

一、耐心倾听,减少当事人情绪阻抗

作为一名基层民事审判工作者,经常遇到很多因婚姻、继承、借贷等引发的矛盾,这些矛盾不像公司之间的纠纷所呈现出的纯利益诉求,而是时常伴随着愤懑、激动、不满。在这些纠纷面前,法官常常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情绪控制问题。自觉运用本书中介绍的倾听技术处理此种场合矛盾,非常必要。要让当事人尽量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个贯通性的陈述,从而发泄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这中间,法官不应随意打断或无意识反驳一些当事人的错误思想,这只会加大当事人的阻抗心理,不利于当事人对法官信任感的建立,影响之后的审判调解工作。

二、理智分析,发现当事人的认知偏差

离婚纠纷案件中,夫妻双方常常会出现认知偏差。比如,结婚后,发现老公没有谈恋爱的时候陪伴自己的时间长了,感觉丈夫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很多夫妻摩擦,其实,丈夫陪伴自己的时间相比恋爱期间变少或者偶尔一段时间变少,很有可能是因为那段时间工作压力过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工作当中,并非刻意不关心自己,这便是夫妻相处中司空见惯的基本归因错误,容易把对方的负向行为归因为内部因素,没有考虑到客观外在因素。法官要注意运用这些心理技术对当事人心理层面的不当认知进行剖析,从而游刃有余的切入矛盾焦点,做好纠纷化解工作。

三、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

书中介绍了一种家庭系统疗法,家庭系统观点认为,家庭成员的某些行为或症状可能是家庭系统内部一整套习惯和模式的表现,因而其问题可能是家庭系统内部如何运作出现状况,而不仅仅是个人调适不良、历史和心理社会发展的原因,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应将来访者和一个家庭、相联系。同理,对来法院提出各种诉求、遇到不同问题的当事人,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把诉求人放在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类群体中来分析,通过家人、社区干部一起来梳理、解决当事人遇到的问题,详细解释所在一类群体中其他人遇到同样问题后的处理方式,从而系统影响当事人的认知,帮助当事人摆正心态、确定合理诉求。邹碧华法官书中有言“法庭上的心理学,实在可以称之为一把看不见的利剑,可以扬善抑恶,彰显真相于有形;转危为安,消解冲突于无形”。作为一名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律工作者,要在司法裁判中见公平,更应在群众工作中显身手,勤于思考、不怕吃苦,运用法庭上的心理学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杜剑波 责任编辑:柯学文 陆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