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联系到一线 服务群众零距离

05.06.2014  10:21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司法局深入村组农户征求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接地气,抓“活鱼”。通过调查研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思路,内挖潜力,外拓职能,整合全县法律服务工作力量,探索建立法务联系制度,为全县108个村(居)委会配备司法行政干警和律师,“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自3月份实施以来,全县近60名司法行政干警、法务工作者分批次进村入户,活跃在田间地头,走访了全县所有村(居)近4000个农户,现场化解矛盾纠纷29起,召开法制宣传“屋场会”22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及事项50余件,征求法务意见256条,发放法务联心卡21000余张,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热烈欢迎,群众将法务联系工作评价为“久旱及时雨”。

  找准服务群众新方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大量增加,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许多农民较少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而是采用暴力维权或是无序上访。同时,农村法律服务资源匮乏,广大农民普遍不能就近获取法律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影响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司法行政部门要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为法务联系制度实施指明了方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五峰司法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下大力气整合全县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按照“一村一警一律师”模式,到全县各村(居)委会开展法务工作,力图通过创新实践,推行乡村法律服务全覆盖。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五峰地处武陵山脉,山大人稀,交通条件相对落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山林田界、婚姻家庭、劳动社保等各类矛盾不断出现,干部群众依法治村、依法维权、依法经营的愿望日益强烈。特别是居住比较偏远的困难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弱势群体,更是希望得到法务方面的大力援助。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五峰司法局将法务联系工作责任细化为五个主要方面: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解答法律询问,提供法律援助;搞好平安创建,推进依法治村;引导依法经营,促进经济发展等,以期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基层干部分忧。同时把弱势群众作为工作重点,实现征求弱势群体法务需求意见达到100%。仁和坪镇业产坪村易绍刚,在某石材厂务工时因工受伤,矿老板准备给他赔偿一万元“私了”。易绍刚明显感到不公平,但自己不懂法,又没钱请律师打官司。今年4月法务工作者到该村,上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为他申请了法律援助。律师认为:如果先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可索赔数万元,已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易绍刚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湾潭镇茅庄村书记许岳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遇到棘手问题,心中没有底气,主要靠“和稀泥”,现在有了法务人员帮忙,随时可以寻求法律帮助,腰杆子硬了,解决问题就有了方向,有了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探索法律服务新模式。长期以来,农民群众遇到矛盾和问题,大多习惯把上访作为求决的主要渠道,上访过程费时费力以及低效率,也饱受群众诟病。为抑制“信访不信法”的惯性,五峰司法局创新服务方式,一方面在县电视台开通《法治在身边》栏目,在《五峰新闻》黄金时段播出,一月编播一期,一期一个主题,宣讲法律故事,普及法律知识。一方面组织法务工作人员集中进村入户,根据需要加强日常走访,确保家家到、户户落。为方便群众联系,县司法局还专门印制了50000份法务联心卡,按照联系范围、服务职责,将法务人员通联方式公之于众,把接受电话咨询作为服务群众的方式之一。渔洋关镇沙埫村还制定了律师接待日制度,由联村法务员刘传波定期到该村接访群众,在村重大决策、疑难问题处置等方面提供法律帮助。采花乡前坪村王某、向某等四家因集资修路引发纠纷,双方械斗一触即发,正在该村走访的法务工作人员张永红和村干部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稳定了各方情绪。考虑到此类情况在农村具有一定代表性,法务人员申请县法院以“巡回法庭”形式在案发现场开庭办案,双方当事人参与调解,100多名村民参与旁听。农民普遍认为这种方式贴近群众、形式新颖、宣传教育效果好。

  法务联系制度将法务工作人员引向基层一线,通过转变作风,改进方法,进一步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畅通了信息渠道,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问题。法务联系制度搭建了司法行政干警和律师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的新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创建了“政府出钱买服务、法务人员尽义务、基层群众得实惠”的新型法律服务模式。法务联系制度按照“源头治理、改堵为疏、超前介入”的原则,以法律手段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把矛盾纠纷化解引向依法轨道,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形式,创新了社会管理内涵。

  树立司法为民新形象。探索建立法务联系制度,旨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是五峰司法行政系统自我加压、转变职能的具体行动。在群众心目中,法律工作者就是法制、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务工作人员应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努力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成为广大群众的知心人、好帮手。从实践效果看,法务联系制度既解决了为群众提供服务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还解决了司法行政机关与法律服务单位联系不紧密,各自为阵的“两张皮”问题,搭建了共建平台,形成了工作合力。

  为扎实推进法务联系工作,把法务联系制度办成群众满意的实事,避免搞形式、走过场,五峰司法局下大力气压缩“三公”经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该项工作实行人财物全方位保障。同时,出台相应纪律规定,要求“完成规定任务不取酬,土特产品不伸手,中餐晚餐不饮酒,休息时间不玩牌,农家吃饭自掏钱”。自工作开展以来,全体法务人员严格遵守纪律规定,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爬山涉水不怕累,上门服务暖人心,展示了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湾潭镇九门村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联村法务员杨绍军到会为他们作了一次生动的法律知识宣传讲解,参会的70多名人员深受教育和启发,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法律援助政策和知识向周边群众宣传好,让有需要的群众及时得到法律的帮助。仁和坪镇富裕冲村群众谭方富在法务人员帮其解决了与邻居的土地纠纷后,主动要求在自家召开“屋场会”,以自身案例现身说法,帮助周围的老百姓提高依法维权、依法经营的能力。

  群众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奖赏,是对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奋发有为的最大肯定。五峰司法局拟将法务联系制度努力推向纵深,并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让法务之光照亮每个角落,让人民群众得到法务实惠,为五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司法局  张旭东)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