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依法治理的思想基础——法治湖北的襄阳实践(中)
让群众尊法守法,首先要信法。
襄阳以抓根本、抓体系、抓基础、抓队伍为切入点,夯实依法治理的思想基础。
挺起法治“腰杆”
襄阳将党委领导贯穿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建立党委统筹揽总、人大依法履职、政府系统推进、政协强化监督、部门各司其职的依法治市新格局。
去年1月27日,某房地产公司因债务纠纷造成资金链断裂,不能按期交房,数十户购房者一度打横幅到襄阳市房管局群访。购房者、房地产公司、债权人都希望市委、市政府掏钱收拾残局。
市委、市政府态度明确:不和稀泥,依法办事。襄阳市房管局迅速召集开发商、债权人、消费者商议,鼓励和支持各方拿起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目前,这起襄阳市房地产业最大、最复杂的债务纠纷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城市拆迁,号称“当下第一难”。樊城区区委以拆迁条例为“绳”,以人为本,在法律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拆迁户的合法诉求。去年至今,征收居民房屋14238户,没有发生一起严重冲突事件、集体上访事件和群体性案件,创造了依法和谐征迁的“樊城模式”。
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襄阳市委将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落在了实处、负起了责任,重新塑造着襄阳社会的新生态。
降低百姓打官司成本
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引导全省人民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守法定行止,养成依法维护权益、理性表达诉求、履行法定义务的良好习惯。
襄阳在行动。袁身猫,襄城区欧庙镇农民。2013年4月23日在湖北盛宇源化工有限公司劳动时,从7.2米高的脚手架上坠下,左脚后跟腱粉碎性骨折。公司及包工头均拒绝支付医疗费。袁身猫试着给“12345政府法律服务热线”打了求助电话。值班律师袁敏迅速赶到医院了解情况,调查取证。半年之后,没花一分钱,袁身猫拿到了5万元误工损失费和医疗费。
襄阳市委深刻认识到,要让法治城市创建落到实处,赢得民心,必须抓队伍,用政府强有力的作为,推进法治惠民,才能让老百姓信法。
该市围绕“农村一小时、城镇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体系,建立市、县、镇三级法治化信访平台。采取政府采购方式,组织300名律师逢周四进社区、轮流进驻“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线受理群众投诉,免费帮困难群众打官司。市中级人民法院尝试“一村(社区)一法官”司法联系点和巡回审判进千村活动。
2013年以来,全市法院巡回审判2100多件案件。300名律师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突破3.4万件,免收代理费6000多万元,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突破1亿元。大量的信访问题通过法治化渠道得以解决。
夯实法治建设基础
让基层群众少些“法律空文”的疑惑,多些“信法为真”的坚定,以法治减少社会震荡、缓解转型阵痛,襄阳打出一套“组合拳”。
实施“每案公正”工程,全面启动司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查出存在瑕疵或差错案件252件,追责266人,以公正增公信。
实施“阳光司法”工程,全市法院4万多份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开,敞开监督大门,促进公平公正,裁判文书上网率居全省各中院第一。
实施法律服务均等化工程,所有党政机关聘请法律顾问,所有乡镇(街道)建有法律援助工作站,所有村(社区)配备法律援助联络员,在珠三角等地区建立了8个法律援助异地协作站,充分供给法律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积极推进信访法治化,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机制,成立医调委等8个专业化调解组织,把各类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治理轨道,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去年以来,襄阳市三级信访工作法治化平台共受理群众信访诉求1.2万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90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460余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200多件。(邓洪涛 夏永辉 齐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