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治污初战告捷 全境再无“五小”企业

18.08.2014  13:46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杜鹏 涂奕 王璐

  核心提示:

  关停 “五小”企业的战役并不是第一次打响,但这一仗坚持下来,尤为艰辛,尤为坚定。

  2013年10月23日,从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彻底关停全市“五小”企业,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开始,一场涤瑕荡秽的熊熊烈火,以燎原之势,席卷这片被各种污染源头盘踞多年的土地。按照既定时间,今年7月中旬,全面验收工作已在各县(市)区全面展开。从杜绝恢复生产的角度而言,全市367家“五小”企业已全部关停。

  风暴袭来,阵痛难免。然而,一切的痛楚都无法与迎接新生的喜悦相比拟,风暴过后,朗朗蓝天重现。

   黄石全境再无“五小”   

  当一场以“必胜”为目标的战斗开始时,人们总会有些莫名的心忧。只有当最终结果揭晓的那一刻,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与慌张才会慢慢消退,直至平静。

  6月30日上午9时51分,大冶市大箕铺镇,一声闷响,凯宇冶金公司的烟囱轰然倒地,这让市环保局副局长胡振宇长出了一口气。因为从这一刻起,黄石全境再无“五小”企业。

  关于黄石因矿立市、矿兴城兴的渊源已无需赘言,但这也注定“五小”企业在黄石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 “在黄石,任何时候提出关停‘五小’都是一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但这次,只用了八个多月就圆满完成了任务,称得上是一场大胜!”胡振宇说。

  历史的时钟拨回到2013年10月23日。当晚,市委常委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周先旺强调,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要铁心硬手彻底关停全市“五小”企业,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加快生态发展,促进转型跨越。

  随后,11月1日,市环保局联合16个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兵分七路前往各县市区实地调查摸底。11日,细雨之中,大王镇加利科技有限公司两座高炉,通过定向爆破被依法拆除,打响了全市关停 “五小”企业的第一枪。

  11月19日,市政府召开专题动员会,正式下发“五小”企业关闭、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各项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348家“五小”企业将于2014年6月底前无条件关闭,438家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将于2014年10月底前,严格按照各方面要求完成整治。至此,关停“五小”与整治重点污染源的战斗全面打响。

  在大冶,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整治措施,让习惯了整治行动“雷声大、雨点小”的“五小”企业主们猝不及防,一周之内144家“五小”企业电源被切断,9名企业当事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阳新,81家“五小”企业,不仅被拆除生产设备、电力设施,还全部按要求清运原料、摧毁工棚、炸毁烟囱,防止“死灰复燃”。

  市长杨晓波说,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根治“五小”企业,尽管将减少工业产值200亿元,但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只能“忍痛割舍”。

  如今,铁山区盛洪卿村,原盛达选矿厂的厂房被拆除,尾砂池被填平,种上了桂花树、茶花树和樟树苗,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基地即将呈现;下陆区长乐工业园,原长乐砖厂70多亩的厂区内将建成崭新的标准厂房,自信满满地迈开投入机械制造领域的步伐。

  ……

  首战告捷,士气大振。生态转型,黄石取得关键胜利。

   污染源整治在路上

  截污必先治源,在强力推动关闭“五小”企业之时,黄石的目光同样瞄准了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的整治。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和废热,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产生噪声、振动等危害周围环境的问题更加隐蔽,同时也更难以治理。胡振宇坦言,相对关闭“五小”企业,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的整治工作困难更多、难度更大。

  2013年12月,全市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第一次督导会,明确了本次专项行动以“治理提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关闭一批”为基本思路,力争经过一年的专项整治,从根本上解决涉及环境风险隐患、易发群体性事件的环境问题,提高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和环保管理水平,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今年2月,市环保局成立了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督导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8个督导检查组,加强对各辖区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和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深入工业企业现场,对照环保有关政策和技术要求,督促企业做好达标治理计划和整改方案,做到“一企一方案”,确保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整治任务如期完成。

  令旗所指,众人所向。大冶市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采取联合办公方式进行督办,加强常态化管理;阳新县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布置工作任务,签订责任状,并成立督导小组,对重点工业污染源进行摸底调查;西塞山区多部门联动,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重点污染源企业突击夜查行动,同时从源头上拒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落户;铁山区注重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工业污染源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厂一治理方案,督查企业按照方案和目标落实……

  新冶钢公司请来20余只黑天鹅担当污水治理的环境监测“哨兵”;东贝集团升级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在污水池里饲养金鱼;黄石热电厂在全省作为首家向社会公示环保数据企业,将企业烟尘排放的在线监测实时数据向社会公开,并接受广大市民监督……胡振宇将这些做法称之为“是一家优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高度担当和自身的品格体现”。

  截断污染源头,向生态之城进发,黄石步伐更稳更实。

   既要赶路更要转身

  找回“黄老二”,丢开“烂包袱”。这是一次奋力加速,追赶先进的光荣征程,也是走出恋矿思维,卸下环境污染沉重包袱的“大减负”。

  一系列真实的数据展示了这场环保攻坚战的累累战果:

  行动期间,共炸毁烟囱39根,拆除电力设施和生产设备3452台(套),拆除厂房17.7万平方米,清运废料39.7万吨;

  全市化学需氧量减少超287吨,二氧化硫产生量减少15674吨,氮氧化物产生量减少近775吨,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全年产业升级任务,也为全省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做出突出贡献;

  52件涉及环境问题的重大信访投诉,在行动期间被彻底解决,另有7件环境隐患投诉,得到了有效控制,一时间,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从关闭的“五小”企业中共清理出8194亩土地,为实现“腾笼换鸟”发展战略,迎接更多符合生态发展理念的优质企业落户黄石创造条件。

  更加值得高兴的是,不久之后,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施行,将彻底杜绝任何污染源死灰复燃的可能。

  “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只有破除污染之源,才能立起生态之旗。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进下,全市上下决心一致,态度坚定,宁可牺牲眼前的巨大利益,也不能破坏未来的发展希望。

  当然,初战告捷并不意味着此后高枕无忧。周先旺指出,在“”的同时,也要加快“”的步伐。

  黄石,正围绕培育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现代物流等 ,筛选布局9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85.2亿元;出台生态产业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设立生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城市绿色转型,吸引生态企业落户;启动近百亿资金修复治理辖区内327个开山塘口、5万多公顷石漠化荒地,对全市进行绿化、美化……

  发展的路上,黄石实现了一次绿色的华丽转身。而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好经济,这是今后一场更为严峻的战役。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