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人大“四举措”全力助推生态丹渠建设

13.06.2016  20:34
      2016年4月26日下午,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襄阳及本市三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百里生态丹渠”开发建设情况,再次为该市这一融农业灌溉、能源制造加旅游业的综合产业项目助力献策。据了解,自去2015年底以来,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百里生态丹渠”开发建设项目,采取4条得力措施,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为切实解决同属于鄂北岗地的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县等“十年九旱”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困境,1968年,水利水电部批准修建引丹工程,1969年10月正式动工修建,1974年7月建成通水。建成运行40多年来,这条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丹江口水库引水,总干渠达68公里长(地处老河口市境内长度40公里),灌区面积全国排名第21位的引丹大渠,浇灌210万亩良田,养育了一方儿女。

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的老河口现代化农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老河口市决策层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成为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年初,老河口市进一步明确引丹渠发展目标:以一渠丹水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速灌区农业转型发展步伐;以绿色廊道为依托,生态旅游为重点,把百里丹渠,打造成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打造百里生态丹渠,做好绿色经济发展文章”成为老河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也成为老河口努力追求的一个绿色经济发展目标。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这一发展目标,主动介入,立即行动,及时跟进,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支持职能优势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助推这项巨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促成“百里生态丹渠”建设列为上级人大“一号建议”。自2015年10月起,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和引导四级人大代表,深入沿线群众和农村、市政府相关部门、引丹工程管理局等地,采取面对面交谈、查阅资料、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先后开展30多次调查研究活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大家聪明智慧,认真进行疏理归纳,形成初步代表建议,协调11名襄阳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百里生态丹渠”的建议,提交到襄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主席团,并最终被大会列为“一号重点建议”。代表们在建议中提出,在“绿满引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按4A级文化旅游项目标准,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文化积淀,在整个丹渠流域规划建设以丹渠纪念馆、纪念碑为标准志,以丹渠为线、9个发电站及若干水库为点的“一线串珠”式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从此,拉开了“百里生态丹渠”建设实施的帷幕。

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积极为“百里生态丹渠”建设助力献策。自今年初以来的短短四个月时间里,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就先后7次组织省、襄阳、本市及乡镇四级人大代表,深入到百里引丹大渠开展视察和调研,实地察看工程施工建设情况,听取引丹管理局、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建议。人大代表视察和调研后先后提出了“要明确建设百里生态丹渠的定位,围绕丹渠主线打造若干景点,一线串珠,初步设计出‘一日游’攻略”;“针对这里绿化品种多、档次高,山清水美渠绿,四季皆有景的实际,进一步挖掘打造经济丹渠、生态丹渠、文化丹渠”; “要做好旅游规划,找准突破点,好好挖掘打造丹渠精神,丰富丹渠游的内容和层次”;“要进一步做好丹渠绿化景点管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以打造百里生态丹渠旅游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丹渠旅游项目应坚持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切合实际、融入当地文化、百姓受益的原则”等40多条建议,为“百里生态丹渠”建设出谋划策,提出了建设性参考意见。

目前,100余万株常青树扮靓了引丹大渠(主干渠工程保护范围内15米,支干渠10米),在鄂北岗地上形成了一条雄伟壮观的生态绿色屏障,老河口市生态丹渠文化旅游发展目标正在顺利推进实施,百里生态文化旅游的品牌越来越响,并正逐步向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目标迈进。(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   陈钢  柳身强)

责任编辑:张晋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