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沉湖湿地河水发黑 村民自家所种粮食不敢吃

21.07.2014  16:24
图为:沉湖上游通顺河水体有些发黑

  文/本报首席记者饶纯武 本报记者李光正 图/本报记者刘大家

  武汉蔡甸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去年10月入选国际重要湿地,是武汉市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目前,湖北仅有洪湖湿地、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和沉湖湿地获此殊荣。

  沉湖之水主要来自上游通顺河和汉江分洪道(也称黄丝河)。有关监测显示,近几年来,通顺河和黄丝河上游来水为五类和劣五类,沉湖湿地核心区水质已降为四类,远远达不到规划三类水体的要求。今年以来,蔡甸区曾组织两次上游调查,发现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上游至少存在40个以上工业污染源。今年7月1日,《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7月中旬,楚天金报记者前往仙桃通顺河和黄丝河流域进行了探访。

   记者探访

   通顺河:河水发黑,村民添加明矾后使用

  17日上午,记者冒雨从汉南区湘口街出发,沿通顺河旁的S321省道上行,第一站到达仙桃市沙湖镇游湖村。得知记者是为通顺河水质而来,这里的村民自发围拢过来。3组村民刘桃仙婆婆说,村里曾安装过自来水管道,后来都挖掉了。“现吃水主要是挖井,井水有铁锈颜色就用沙过滤。”刘婆婆说,干旱时井里没水,村民就到通顺河用三轮车拉水回家。

  记者随后从游湖村驱车约6公里到达沙湖镇周湖村,该村房屋多建在地势相对较高的通顺河河堤上,房屋的外墙上“打井”广告随处可见。许多村民称,吃水已成大问题。“以前通顺河的水清澈见底,现在成了黑水,天热发臭都不敢开窗!”6组村民解再兴说,现在一些村民煮饭、饮用都是去购买4元钱一桶的纯净水。在刘三阶爹爹家,记者看到了两个很大的陶制水缸,里面装满了水。刘爹爹说,这些水刚从通顺河抽起来时有些发黑,添加了明矾才变清,用来做饭做菜,烧开后饮用。

  记者向通顺河上游进发,在沙湖原种场环城西路口,有两条连接通顺河的水渠。水渠附近有家“恒辉化工”。记者走进该厂大门,发现生产车间背后有两个水池,里面装有黄颜色的污水,旁边还有水管、电闸等设备。见记者拍照,该厂工人迅速启动污水处理设备。该厂负责人付恒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工厂废水可循环利用,只需投入“高效聚氯化铝”即可净化。如果遇下大雨,废水“要漫一点儿出去”。

   黄丝河:排水口气味刺鼻,自家种的粮食不敢吃

  18日上午,记者前往仙桃市西流河镇周滩村西流河化工园区,该园区产业定位以农药、医药、染料中间体、日化等产品为主体,是仙桃经济开发区的化工产业集中区。园区北倚汉江分洪道(黄丝河),距武汉50分钟车程。

  在距离园区约500米距离时,记者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越靠近气味越浓。在园区内,记者看到这里化工企业一家接着一家,有的企业还在兴建。据园区附近周滩、茭排、许家等村庄村民反映,近几年来,受化工企业排放废水的影响,村民养殖鱼塘出现死鱼;污水灌溉农田后,自己种的粮食自己都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