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微增长时代 武汉坚持350万辆年产能目标不动摇

16.06.2016  09:42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来汉视察时,对湖北武汉发展培育新动能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十二五”期间,武汉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支撑武汉经济的第一大千亿产业。武汉市“十三五”规划中,汽车行业产值计划达到7000亿元,规划产能350万辆,相比2015年的产能,要翻一番。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逐渐放缓、进入个位数的微增长时代,这个目标可不可行?14日在本报举行的长江日报微峰会给出回答。

汽车产能全国城市都在抢

主持人:现在,全球的汽车行业都进入了微增长阶段,而且有可能将长时间面临这一窘境,那么,我们350万辆的产能目标还要不要争取呢?

李亚乔(武汉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武汉350万辆的产能目标不仅不能动摇,还要尽力争取。汽车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行业一样,办厂需要国家审批,目前其他几个行业因为产能过剩已经停止审批,而汽车行业也正在接近产能峰值,可以说“十三五”期间是武汉在整车企业争取全国汽车产能布局的最后机遇。汽车产能对城市来说,是一种资源。

主持人:国务院最近批复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规划中,武汉等城市的汽车产业被定位为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意味着什么?

李亚乔:这意味着武汉很大的机遇。但武汉目前的汽车产业规模还不够,只有年产能到300万辆以上,才能确保武汉市在全国汽车产业的第一方阵。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成的包括以下几个项目:东风本田三厂,产能24万辆;通用三厂也将投产,该项目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备案,建成后产能30万辆;此外还将建设15万辆产能的东风雷诺二期工厂、30万辆产能的神龙汽车第五工厂。还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南京金龙、江淮汽车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项目,这些项目,加上已投产的项目,产能达到350万辆问题不大。

郭涛(东风雷诺党委副书记、公司委员):尽管我们是一支新生力量,但到“十三五”结束时,东风雷诺产能将达到3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合资车企,东风雷诺发展的速度在加快,未来五年规划投放10个新产品,同时拉动相关零部件本地配套。

市场的天花板只会淘汰落后者

主持人:2015年,全国汽车产量总量是2400万辆,业界共识认为,中国汽车年销售峰值在3000万辆左右。如果一味扩大生产,将来会不会遭遇“去产能”。

李林清(武汉市汽车办副主任):市场有了天花板,就犹豫该不该继续扩大产能,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面对天花板,淘汰的永远是劣势企业。行业领先的企业都会越做越大,对于武汉来说,市场存在天花板不是逡巡不前的理由,应该主动在竞争中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否则就会不进则退。

主持人:国内主要企业厂家怎样应对当下局面?

尤占峰(一汽大众代表):一汽大众并没有收缩,已订出规划,2020年要实现300万辆产销目标。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制定了多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抢占先机。

沈冬(神龙汽车代表):虽然目前武汉汽车产业发展态势不错,但是,武汉的五个整车企业之中,还没有一个单体企业的产销量突破100万辆。而这100万辆的单体企业规模是在国内、国际上进入下一步竞争的标志性数量级,现在,神龙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东风本田公司都有在“十三五”期间晋升单体百万产能的潜力。

现在,神龙提出了百万辆产能的发展目标,以这个目标来引领企业完善服务响应、研发体系、共享体系等。

争取新产能不走老套路

主持人:一份针对全球75家汽车公司的调研显示,超过60%的公司认为,未来5到10年,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将对传统汽车产业形成极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市场的格局将完全改变。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靠什么来争取新产能?

李林清:“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怎么发展,政府要为它们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现在,武汉正在申报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创新型示范区方案,规划一个90平方公里的区域做示范区,在这里创新建立生态,将为研发机构在这里生存、发展、产业化创造价值。

卫金桥(汽车行业观察家、《汽车公社》总编辑):“十二五”期间,武汉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主要是抓住了两大机遇:首先是龙头企业东风公司的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其他汽车集团,其次是武汉成功承载了上海通用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能转移。“十三五”期间,在哪里去寻找这种战略机会?是“互联网+”的机会,还是新能源的机会?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思考。

新的汽车交通商业模式的出现,共享将成为未来出行的重要形态。随着共享出行的进一步发展,私家车将减少30%左右的需求,这对车企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互联网+”拥有为汽车工业各职能部门及全产业链提升效率和生产力的潜力,也是一个机遇,目前汽车企业及互联网公司都在投入大量资金抢占高地,武汉车企不能落后。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目前靠政策补贴生存的商业模式不能持续,特别是纯电动车在市场中性价比竞争力尤显不足,亟待各大车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或者转移聚焦点到混合动力车上来。

主持人:汽车厂家如何适应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郭涛:现在我们正在推进一款纯电动的,准备打东风的风诺品牌,LOGO就是东风的双飞燕,是三厢级的电动车,大概在2017年投产,续航里程理论值是300公里,长里程的。我们也尝试了数字展厅营销模式,客户在网上登录了官网,你自己在家里想体验一下这个车,你可以在互联网上跟我们的导购员实时沟通,你们俩可以视频了,有很多摄像机,你就可以切换到数字展厅里面去,就好像你在家里,没有到4S店里去,但是可以在网上看到4S店的情况。

沈冬:自由的出行体验成为汽车行业趋势,比如商务出差旅行,车开到武汉机场坐飞机,到了北京后用手机启动另一辆车出行。80后、85后、90后成为消费主体,这些在互联网成长下的一代,不求拥有,但求“用时有”,强调使用方便,使共享经济成为新的消费习惯。此外,神龙公司在2017年会有一款纯电动汽车面世,到2019年会推出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程必雄(东风本田代表):要在新时代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动权,必须关注到新生代消费升级的态势。东风本田目前正在尝试多个升级。第一个是产品升级。明年会投放2—3款混动车型,同时搭建电动车的平台,在未来三年内投放两款纯电动商品线。第二个是产业升级,我是做市场研究的,我们要关注消费升级的态势,未来80后、90后,不像70后买车是满足基本出行需求,大家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对汽车文化的渴望可能会更加强烈,比如说改装文化、赛车文化。汽车最根本的还是去激发人们的运动和激情,未来90后乃至00后物质文明适当丰富之后,诉求到更高层次,对文化的需求会更加急迫。

张晏齐(东风日产代表):汽车的IT化和互联网进入汽车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东风日产在去年和今年有非常多的新车型销售和面世,东风日产全新的蓝鸟和天籁都是以90后个性独特彰显自我的审美趋势做设计,启辰目前引入了智慧管家服务,将“互联网+”和新的理念注入到日常产品的设计和日常产品的享受服务中。以前,消费者如果要购车可能要去店里进行洽谈购车,现在和日常在淘宝、京东上购买常规的日用品一样可以在东风日产“车88”平台看车、下单、一站式服务,享受线上线下快捷互联的购车体验。

【微展示】

武汉五大整车企业

神龙

(位于武汉开发区)

1992年成立,是东风在武汉最早设立的整车企业。由东风与法国PSA集团合资组建,在武汉共有3个工厂,总产量约75万辆。今年9月,位于成都的第四工厂即将投产,届时,神龙总产能将达到百万辆。主要品牌: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神龙三大工厂建设时间表,1995年一厂投产,2009年二厂投产,2013年7月三厂投产。

东风本田

(位于武汉开发区)

始建于2003年,在原来武汉万通汽车基础上改建,由东风与日本本田株式会社合资组建,在武汉已有两个工厂,2004年4月一厂投产,2012年7月第二工厂投产,总产量48万辆。目前第三工厂正在建设中。

东风乘用车

(位于武汉开发区)

东风公司的完全自主品牌工厂,由东风独资,品牌为东风风神,2007年9月启动工厂建设,武汉工厂规划产能24万辆,一次性规划,分两期实施。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武汉工厂、发动机工厂、新能源工厂三个主要生产阵地,发动机工厂规划产能24万台,目前具备12万台生产能力,自主研发A系列发动机A16、A15已实现批量生产。新能源工厂规划产能8万辆。

东风雷诺

(位于汉阳黄金口工业园)

东风与法国雷诺最新合资的工厂,2013年12月正式签约合资,是中国最年轻的合资车企,生产品牌东风雷诺,武汉工厂今年2月正式投产,首款国产车今年2月下线,第二款国产车下半年上市。产能一期规划15万辆。

上汽通用

(位于江夏区)

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2012年6月奠基,2015年1月武汉工厂一期竣工投产,成为继上海浦东金桥、烟台东岳和沈阳北盛之后的第四个乘用车生产基地,一期可实现年产24万辆整车能力,投产后即启动二期建设,年产也在24万辆。

责编: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