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首个江豚主题艺术展开展 呼吁保护江豚

08.02.2015  23:34
人与江豚相对流泪,旨在唤起人类对江豚的保护意识 马芙蓉 摄

  中新网武汉2月4日电 (马芙蓉)中国国内首次用20多种艺术形式创作,表现长江江豚及其生存环境,旨在唤起当代人保护江豚的意识的艺术作品展2月4日在武汉开展。

  记者在展会看到,国画、剪纸、布贴、陶艺、汉绣等形式创作的,以江豚为主题的100多件工艺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了长江江豚的可爱,也揭示了其恶劣的生存现状。

  76岁的陈立君,是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她用软雕塑的形式,耗时一个月,创作了《江豚,江豚莫悲伤!我会带你找妈妈》的工艺品。作品中,一个眼角挂泪,戴着潜水眼镜的小孩与一只满身伤痕,同样流泪的江豚四目相对。在江豚周围,还摆满泡沫、塑料瓶等垃圾。

  陈立君介绍,这是个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捡起垃圾,丢到江豚身边。“通过亲身体验,让参观者明白,你的乱丢垃圾造成江豚流泪,最终我们也会深受其害,跟着流泪。”陈立君说。

  在各类展品中,一套共两件白豚陶瓷作品,开创了国内豚类陶瓷艺术品的先河。作者熊远堂介绍,两个瓷瓶均为白底,上面绘画出江豚戏水的场景。大肚细颈瓷瓶名叫“遨游长江”,矮脚壶状瓷瓶名叫“长江之神”。这是国内首套此类题材的作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传统工艺唤醒当代人的环保意识。

  活动主办方介绍,展会从2月4日开始,持续到3月30日结束。此次展会只是保护长江江豚行动的开始。主办方下一步会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更多艺术工作者加入创作团队,精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巡展,同时会在公共平台对作品进行义卖,募集资金赠与中国江豚保护事业。

  长江江豚,俗名江猪,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随着生态环境恶化,自20世纪80年以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至今仅存1000多头。(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