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滩芦花节成风景 每年花10万元清枯萎芦苇

08.12.2015  10:23

汉口江滩芦花节已成为武汉一道风景,2014年12月4日,芦苇荡里一对拍摄婚纱照的新人趁着芦苇收割完之前赶拍美景

江上芦荻飞花,绵延6公里。每年10月至12月,在途经湖北省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的时候,你都能看到大片芦花在江滩怒放,赏心悦目,这已成为武汉芦花节的主要景观。

不过进入冬季以后,芦花会慢慢败落。12月4日,汉口江滩管理办相关负责人喻正茂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芦花节已举办七届,每年大概要花10万元左右来处理枯萎的芦花。

长江商报记者连续几日走访汉口江滩芦花荡看到,由江汉朝宗游船公司开辟的芦花航线,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500客位的游船班班爆满。该公司负责人廖成志也坦言,来芦花航线的还是以散客为主,旅行社组织过来的几乎没有。

一位旅行社负责人也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虽然芦花有一定特色,但是来武汉市的外地游客不会主要冲着芦花来,毕竟“芦花还没有形成樱花那样的气候”。

专家认为,虽然在经济上还需要投入,但汉口江滩芦花在带动城市品牌方面作用更显著,可以考虑在不影响原生态的情况下,围绕芦花做文章,形成城市品牌。

江城一景 野生芦荻可达200米宽

“这个是野生的、自然形成的。”4日,汉口江滩管理办相关负责人喻正茂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市民看到的大片芦花,实际上是在江滩整治后,慢慢自然形成的。汉口江滩整治后,观景平台之下就是滩地,一般枯水期会裸露出土壤,到了丰水期就会淹没在水下。

喻正茂介绍,根据长江的流向,汉口这边的江岸属于缓冲面,因此滩地比较大,恰好非常适合芦花、荻花的生长,这些湿地植物也就“成了气候”。汉口江滩芦苇群落分布在三阳路闸口至长江二桥段4公里滨江地带,现在随着长江二桥到二七长江大桥路段江滩的开发,芦苇群也开始向下游延伸,到二七长江大桥下,芦苇群可以达到200米宽。

“长江二桥附近100多亩芦苇长得最密集、景致最好。”喻正茂说,每年10月至12月,江滩这一段都会形成非常壮观的花海,也成为了国内城市绝无仅有的大面积生态湿地。随着江滩芦花成片,市民们也越来越喜欢在秋冬季节到江边赏花。虽然芦花、荻花都有,但市民习惯统称为芦花,“汉口江滩的芦花”这一名头也越来越响亮,江滩管理部门也开始组织芦花节。

2009年11月22日,以“呵护自然生态,行动起来”为主题的汉口江滩首届芦花文化节,在武汉市汉口江滩风帆广场举行。延续到今年,汉口江滩的芦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

芦花经济 500客位的游船每周爆满

4日下午,暖阳洒在江滩上,芦苇地中一对对新人绽放着笑颜。长江商报记者询问得知,这些新人的摄影团队来自不同的婚纱摄影店,武汉比较知名的几家都有。

趁着新人补妆的时候,摄影师小刘告诉记者,到了十一月、十二月,汉口这一带的婚纱外景地大多会推荐江滩芦苇荡。“有江、有花,意境很好,镜头感很强。”小刘说,和一些别墅区、景区外景地相比,江滩不收费、距离大多数婚纱摄影店很近(南京路沿线),加上有的新人要求围绕原租界区的老房子拍摄,所以这里很受欢迎。

走到粤汉码头时,芦花航线的广告醒目。2014年开始,江汉朝宗游船公司开始推出芦花航线,每年芦花盛开的季节,在每个周六、周日开通季节性赏花航线,上午、下午各一班,时间约一个小时,芦花爱好者以及摄影爱好者可以乘船赏花、摄影,体验在江上看芦花的乐趣。

“这条航线肯定是赚的。”该公司负责人廖成志介绍,该航线只能是季节性的,跟随花期来设定。同时,航线受天气的影响也比较大,如果恰好碰上雨天,游客自然就会很少。不过廖成志对这条航线比较有信心,毕竟秋冬季节暖阳天比较多,从船上看芦苇可以看到全景,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也非常有吸引力。该芦花航线最初是用一趟能载300位游客的“黄鹤楼号”游船,后来游客暴增,该公司又增加了一艘500客位的“东湖号”游船,游客每周都爆满。

不过,廖成志也表示,来芦花航线的还是以散客为主,旅行社组织过来的几乎没有。长江商报记者登录旅游网站,都没有看到跟芦花主题旅游相关的产品。一位旅行社负责人坦言,汉口江滩本就是免费的景点,不属于旅行社主推,游客有兴趣可以在游览的闲暇时间自己前往。虽然芦花有一定特色,但是来武汉市的外地游客不会主要冲着芦花来,毕竟“芦花还没有形成樱花那样的气候”,旅行社推荐的肯定还是黄鹤楼、东湖、省博,甚至新兴的欢乐谷、汉街这些地方。这位负责人表示,旅行团队这一块肯定会对芦花保持关注,能不能形成三四月份樱花赏花游那种效应,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就地还田 每年花10万元清理枯萎芦苇

芦、荻观赏起来很好看,但是花季过后,芦花节的“善后”清理也是需要成本的。

“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清理了。”喻正茂记表示,芦花进入枯萎期后需要及时清理,否则连绵几公里的芦苇会有火灾隐患。

通过收割机对芦苇进行收割,粉碎成碎屑,然后将芦苇碎屑翻到土层下。长江商报记者从汉口江滩管理办负责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处获悉,作业时不能挖得太深,否则会伤到芦苇的根部,但是也不能太浅,至少需要把碎屑翻到土层下,这样才能减少火灾隐患。

汉口江滩管理办介绍,汉口江滩的芦苇曾经一度是通过卖给造纸厂进行处理,但是随着企业外迁,造纸厂迁到了武汉市外,如果算上运费花销会更大。另一方面,造纸对原料也有要求,汉口江滩的芦花、荻花混在一起生长,并不完全符合造纸厂的要求,因此现在已经不可能将收割的芦苇卖给造纸厂,就地还田作为肥料更为现实,在花费上也更经济。算上人工费,每年清理枯萎的芦苇花费大约在10万元左右。

长江商报记者随后联系到武汉植物园的专家,相关专家表示,汉口江滩目前将芦苇粉碎还田的做法符合植物自身生长规律,也是比较环保的做法。

城市品牌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经济效益肯定不是我们主要追求的。”喻正茂表示,汉口江滩的定位首先是防洪,然后是景观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江滩本来就没有打算过靠芦花来赚钱。

喻正茂解释,汉口江滩的芦花荡首先体现的是景观功能,根据汉口江滩管理办的统计,赏芦高峰时段每天有3万多游客前来,顶峰时甚至会达到5万人。芦花荡的第二个功能则是生态功能,这里相当于是湿地,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滩地,在城市中心区域能够有这么大一片野生湿地是非常难得的,汉口江滩管理办肯定会把这里照顾好。

“我们就是希望能够赋予芦花一些文化的意义。”喻正茂介绍,主要还是希望通过芦花让大家来保护大自然,一般在芦花节上会对保护环境进行宣传,同时举办一些地书会、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一丝“野趣”。

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汉口江滩芦花的现状情况很不错,已经开始带有城市名片的感觉,虽然在经济上每年还需要投入,但是在带动城市品牌方面作用更显著。另一方面,江滩的芦花对其他行业的经济效益有带动作用,各方可以考虑在不影响原生态的情况下,好好琢磨怎么围绕芦花做文章,形成品牌。(记者 徐靓丽)

责编:王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