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滩千亩芦苇成火灾隐患 要花10万元“善后”

09.12.2014  18:51

  旋耕机正在进行收割并粉碎芦苇。记者喻志勇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匡志达)被誉为“城中奇观”的汉口江滩芦苇荡,如今面临“美丽后”的尴尬——即使“白送”都无人来采割,千亩芦苇成了火灾大隐患,管理部门只得“倒贴”10多万元来“善后”。

  昨天,在汉口江滩二桥下可以看到,两台拖拉机拖着大铁笼子般的收割机,正在江滩芦苇荡间穿插。每当收割机滚过,高大的芦苇纷纷被“”下,粉碎成碎屑再“”出来。后面是一台翻地的旋耕机,随着刀头搅动,地上的芦苇碎屑被翻到了土层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面要求最高的是旋耕机,作业时不能挖得太深,以免伤到芦苇根部。也不能太浅,要把碎芦苇翻到土层下,遇到明火也不会被烧着。一天下来,3台机器能收割、处理20多亩芦苇。

  汉口江滩绿化部负责人沈立权介绍,这3台机器都是今年专门为了割芦苇买的,花了近两万元。加上人工费用,今年江滩为芦苇“善后”要花10万元以上。这笔开销让沈立权很无奈。“往年都包给了专业收割公司,今年白送也没人要,只好我们自己收割。”沈立权说。他介绍,汉口江滩芦苇过去可是个宝。这里的芦苇都是野生的,江滩一直让收割公司免费收割。而一吨芦苇卖给造纸厂,少说能卖500元。但今年收割公司不来了。原因是野生芦苇“腰杆细”、水分大,根本卖不出好价钱。

  沈立权介绍,进入11月下旬,芦苇进入枯萎期,也到了一年中江滩火警高发期。为免上千亩芦苇“火烧连营”,江滩管理办只好“倒贴”10多万元专门处理。

  上千亩美丽的芦苇怎样更好地善后?请您帮汉口江滩“支招”。热心读者如有建议可拨打本报82333333热线,或@武汉晚报。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