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未检,用“心”守护心灵

22.03.2016  15:53

  本网讯(通讯员 付静宜)“这是?”接过检察官递过来的心理测试量表,小阳一脸茫然。“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份‘自我介绍’,它能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方案,希望你能如实填写,好吗?”3月3日,在讯问涉嫌抢劫的17岁少年小阳时,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大手拉小手”工作室的两名干警循例邀请他参与心理测试,征得同意后为他提供了一份长达八页的专业自评问卷。 

  142题,涉及行为倾向、社会支持、认知偏差、实务诉讼等六类指标,小阳答的很认真,并不时提问。未检检察官们耐心地一旁守候,50多分钟后,小阳停笔交卷。“只要把他填写的内容输入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与风险控制系统,评价结论就会自动生成,这些测试结果将引导我们发现小阳的犯罪原因,提示帮教重点所在”,工作室带班干警石杨解释道。 

  像小阳一样,2016年以来,工作室已经为8名涉罪未成年人进行了心理测评与风险评估,这也是该院将心理学技术融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教育挽救的角度出发,知道其犯罪的‘病根’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去矫治,心理测量就像‘听诊器’,心理疏导则是‘药引子’,有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手段,才能真正达到预防与控制再犯罪的目的”,公诉科科长、工作室创立者郭艳萍强调。 

  心理疏导 重塑信念 

  去年4月,工作室在办理小梅涉嫌盗窃一案时,这个高三女孩正因错过高考体检悔不当初。“她通过了美术类统考分数线,却因刑拘错过了六所心仪大学的校招,嚎啕大哭‘十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要她重归正途,首先不能摧毁她的希望”,考虑到小梅系初犯,案发后已主动退赔并取得谅解,承办人石杨、何艳依法对其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帮她争取到了补充体检的名额。 

  正如检察官们所料,昔日“抽烟”“泡吧”的小梅取保候审重返学校后“简直换了一个人”,每天按时上学、回家,不再和社会青年来往,专心复习。8月11日,她顺利收到了武汉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同日,综合犯罪情节及监管条件,工作室宣布对小梅附条件不起诉并将其列为重点帮教对象。 

  6个月的考察期,也是工作室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鼓励小梅无痕融入大学的过程。在掌握小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后,工作室通过观察、访谈及自画像等方式对小梅的心理状态、社会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小梅各项指标正常,只存在“自我贬损明显”“家人支持较差”等问题。“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父母教育方式缺乏温暖与理解,迫使小梅更加依赖‘友谊’,不敢拒绝好友的犯罪邀约,在盗取手机时帮忙望风却并未参与分赃”,石杨说。 

  针对小梅的现状,承办人一方面与其母亲沟通,希望妈妈能主动缓和亲子关系,给女儿更多关心与信任;另一方面则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梅正确认识自我,摆脱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此外,工作室还为小梅安排了几场志愿服务,并积极鼓励她打工兼职,在真实的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家人的支持,小梅的配合,让检察官们的努力一点点显现出价值:军训被评为先进个人、顺利当上班干部、服装店打工补贴家用、阖家旅游其乐融融,小梅精彩充实的大学生活让所有关心她的人舒了一口气。 

  猴年春节过去,考察期也结束了,新学年开学之前,工作室向小梅和妈妈宣布了正式的不起诉决定。“新刑诉法实施以来,小梅是我院办理的第三起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也是最成功的一个”,石杨直言,“不仅因为她考上大学,更因为她在修身成人层面的进步,在性情精神上的重生,这也是我们将心理疏导引入办案流程的意义所在,虽然办一个案子会耗费更多时间,但能重塑一个健康人格,比什么都值得”。 

  小梅只是一个胜利的开端。近一年来,工作室逐步建立起轻微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机制,已有4位涉罪少年自愿接受心理矫治并取得初步成效。工作室负责人郭艳萍表示,这些未成年人大多是偶然失足,恶习不深,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让他们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隐患不除,感化、挽救难达目的。因此,对处于帮教阶段的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能有效帮助其认识犯罪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及认知,早日重归正途。 

  敲开心门 治愈伤痕 

  谈心室里,小锦背对着门安安静静地坐着,松散的马尾、宽大的校服,苍白的小脸一脸懵懂。第一次复核,女检察官们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初三女生,很难接受,她就是李某猥亵儿童案的被害人。 

  想到案卷里小锦曾遭遇的难堪,承办人犯难了,既要了解案件真相及小锦当前的心理状态,又要避免重述案情对其造成二次伤害,两难选择该如何应对?经过慎重考虑,未检干警彭婷婷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咨询知识,使用绘画心理学中“房、树、人”理论来探究小锦的内心世界。听说要画画,小锦愉快的接受了,看到她用铅笔描绘出的房子、大树和自己,检察官利用心理投射理论,有意识地询问画中的细节,逐步摸清了小锦的性格特质与亲子关系。在和风细雨的交流中,小锦慢慢打开心扉,在提及嫌疑人李某后还主动讲述了两人的交往过程。通过观察、访谈,承办人初步判断案件对小锦造成的心理影响属于轻度,为了帮她尽快走出阴霾,未检干警们一边和其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与孩子相处的小技巧以及女儿近期的愿望,一边和小锦约定“不和陌生网友说话”,通过微信、QQ鼓励她学会自我保护。 

  复核性侵、猥亵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时避免二次伤害,这是“大手拉小手”工作室一直坚守的底线。为此,干警们开展社会调查不开警车、不穿制服,注重隐私保护;尊重被害人的选择,在麦当劳、车里等宽松场所询问案情,注意语气措辞。“掌握心理咨询技术,有助于办案人员与被害人建立心理沟通,帮助她们消除恐惧等抵触情绪,产生安全感与信任感,确保询问顺利推进”,石杨表示。 

  除了心理咨询,工作室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疏导也一直在有序开展。“作为受害者,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创伤,未检人有责任及时予以干预、疏解,修复其心理状态,避免产生报复情绪”,石杨举例道,“我们就曾办理过自己手机被盗,心理失衡而偷别人手机的案例。实践证明,将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纳入心理救助范畴,既可以消除被害人的负面心理,又能够辅助缓解双方当事人的紧张关系,促进案件和解,实现‘双向保护’”。 

  双证上岗  牵手同行 

  2008年1月,为了强化青少年司法保护,江汉区检察院成立了以“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郭艳萍命名的“大手拉小手”工作室,专门负责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犯罪预防、维权帮教、社会教育等工作。八年过去,工作室先后捧回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殊荣,重点帮教的6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无一重新犯罪。 

  为了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工作室在湖北省率先实施“捕、诉、监、防、护”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诉前开展法律援助、社会调查;诉中实行亲情会见、合适成年人到场、量刑建议;诉后采取‘五个一’[1]帮教、长期跟踪回访。“但是必须承认,我们在涉罪未成年人和被害人的心理介入方面存在‘短板’”,郭艳萍指出,“越来越多的未成年当事人需要心理救助,仅靠外聘心理咨询师效果有限,也不利于隐私保护”。据了解,早在2013年初,工作室在办理首例附条件不起诉案件时,就曾邀请武汉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心理专家对“偏激少年”邱某进行咨询评估,并度身设计心理辅导方案。之后的七个月,邱某定期接受矫治,最终顺利通过考察期。“心理学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它门槛较高,非专业资质不能胜任,因此,工作室亟需一支专业化的检察官咨询师队伍”。 

  言出必行。2014年11月起,在院里的支持下,工作室成员石杨、彭婷婷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系统学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全部科目,并扩展学习了简快心理学、绘画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心理流派理论,并于去年10月14日顺利通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真正实现持“法律从业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双证上岗,为工作室自主开展问题少年心理救助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一次偶然契机,工作室知悉上海市检察院推出的“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与风险控制系统”已正式启用。这套系统由上海市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研发,是全国首套符合我国语言文化背景、适应我国青少年司法需要的涉罪未成年心理测试系统,早在研发阶段,石杨已对其“添加关注”。最终,经过争取,2015年11月,工作室以诚挚的决心及高检院确定的“全国未检基层联系点”身份获得了该软件的试用权限。 “有了这个得力助手,我们将根据办案需要,在征求同意后,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自评和他评,评估结果既可作为制定帮教方案的依据,也可用以检验先期心理疏导与帮教的效果、测试不起诉的风险,还可结合社会调查情况对法院提出量刑建议。这些客观数据,将促使我们的办案工作更富有理性魅力”。石杨一边输入数据,一边演示道。 

  看到其他成员都拿到了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工作室年纪最小的何艳坐不住了,得知省院即将举办“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培训班”,她便迫不及待的报了名,“你们就等我的好消息吧”,何艳自信满满。 

  “我们始终坚信,施以刑罚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教育挽救才是未检工作的核心,我们所有的探索与努力,都是为了守护我们想要守护的人,让他们多一些机会,过好自己的人生,”郭艳萍说。   

  

 

  [1] “五个一”帮教法:赠送一本励志书、致家长一封信、签订一份共同帮教协议、定期进行一次回访考察、建一份帮教档案。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