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入江口变“草原”,水葫芦是“祸首”

15.07.2014  19:36

    新华网武汉7月15日专电(记者黄艳)近日,汉江入江口变身“草原”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入江口变“草原”并非今年独有,实际上年年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只不过今年突出一些。主要原因是汉江顺流而下的水葫芦和浮萍的堆积。

    水葫芦和浮萍如何堆成“草原”?对水体有无影响?

    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水资源评价处副处长张远征向记者表示,汉江主要穿过我国的江汉平原,这里是广袤的湖区、良田。一般进入汛期,随着流域内降雨增多,一些湖区、沟渠、塘堰、水稻田里的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会因为水满而溢,进入水系,最后汇集进入汉江,最后再进入长江,年年如此。

    张远征说,今年之所以在入江口形成“草原”之势,主要是因为进入汛期长江水位抬高,汉江水进入长江比较缓慢,甚至存在江水倒灌之势,所以汉江顺流而下的水葫芦、浮萍就积累在入江口。从7月初到现在,一直是出少进多,所以就比较突出。

    据了解,水葫芦是一种外来生物。当初引进水葫芦主要是为了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因为它会大量吸收水体里的营养物质,生长非常快。张远征说,但是后来发现它长得太快了,以至于严重时铺满整个水面。与浮萍类似,这种情况会一定程度阻断水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造成其他水生动植物面临缺氧的问题。

    据介绍,“草原”发生对于水质一般而言没有明显影响。张远征说:“之前我们也去调查过,自来水厂仍在正常运行,并未影响到水质,总而言之对居民用水是没有影响的”。不过,对喜欢亲水的居民还是有一定影响。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