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崛起 水润宜昌——宜昌市建设水生态文明纪实

02.07.2014  10:17


图为:宜昌市东风渠灌区官庄水库

图为:宜昌城区饮用水水源地西北口水库

图为:宜昌城区长江防洪护岸工程

图为:东风渠灌区宋家嘴渡槽

图为:秭归县田间雨洪集蓄利用灌溉工程

图为:黄柏河流域尚家河水库

  湖北日报讯 (作者刘院生 郭丽丹 图片:王建中)

  峡出西陵,大城崛起。

  走进黄牛岩下的黄陵庙,品读诸葛亮的《黄牛庙记》碑文,眼前浮现着神牛助先人大禹治水的身影。登上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高峡平湖伏龙安澜,那是中华儿女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傲世丰碑!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宜昌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离不开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宜昌水利人以“敢为人先”的气概、“只争朝夕”的干劲,浓墨重彩,建设着山青、水净、河畅、岸绿、景美的幸福家园。

   三条红线”推动用水方式转变

  站在宜昌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官庄水库大坝上,宜昌市水利水电局局长靳鹏告诉笔者:紧紧围绕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不断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推动水资源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建设水生态文明之路。

  严格落实“三条红线”,推动用水方式转变。宜昌建立起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节水,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水质评价和通报制度,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以目标考核为抓手,强化官庄、巩河、古洞口、鲁家港、善溪冲等宜昌26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100%。开展黄柏河东支流域综合治理,完成西北口网箱养殖清理,开展水资源保护与磷矿开发利用研究、生态补偿研究,核定排污总量,探索建立并联审批、水质监测、日常巡查报告、生态补偿等长效管理机制。

  维护河库生命健康,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出台《宜昌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中小河流水资源保护、采砂管理严格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划定河流、水库管理界限,探索地方行政首长担任“河长、库长”制度,落实河道分级管理责任。开展水库投肥养殖清理,有生活供水任务的水库全部实现“人放天养”。加强湖泊管理和保护,确保湖泊数量不减少、面积不萎缩、水质不恶化。

   4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展顺利

  5月26日,天空的小雨淅淅沥沥。笔者在远安县洋坪镇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现场看到,蓝白相间、红蓝相间的简易雨棚错落有致,工人们正忙碌地在搭建的雨棚里铺设植生块护坡,挖掘机来回铺土回填。

  据了解,2010年国家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的惠民工程。宜昌11个县(市、区)的45个项目纳入中小河流规划,规划治理河长共330公里,规划总投资约13亿元。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于提升宜昌重点河段防洪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宜昌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有的甚至不设防,且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通过中小河流规划治理,已治理河段防洪标准提高至10至20年,大大提高了河道整体防洪能力,完善了江河防洪体系,保障了中小河流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小河流治理中,宜昌始终坚持防洪与生态并重,大力实施生态治理措施,河道治理过程中坚持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原则,大量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雷诺护坡、草皮护坡、亲环境植生块护坡,铰链式生态砖护坡等新型软质生态护坡型式,河流景观效果大幅度提升,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率100%。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创造佳绩。宜昌抓住“长治”工程和世行贷款项目机遇,对夷陵、秭归、兴山、长阳四县区44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太平溪、官庄、王家桥、界垭等10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黄柏河、九畹溪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截至目前,宜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8.8千公顷,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60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宜昌市共有203.11万农村人口和16.35万农村学校师生纳入饮水安全规划。自2005年工程建设实施至今,宜昌市已建成8635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46.18万农村人口和13.7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82.59%。宜昌市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宜昌成为全国生物慢滤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宜昌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落实,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高度重视,分别到五峰县牛庄乡、兴山县高桥乡实地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求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宜昌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财政、水利、卫生、环保、物价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并将其纳入对各县市区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兑现。今年宜昌市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安全饮水惠农家”活动,切实解决全市30个特困村24155人饮水安全问题。

  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四制”管理,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推行群众参与式管理,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改造或者实行管网延伸的供水工程,不改变原来经营模式,由原水厂进行管理;对私营业主投资、国家给予补助的水厂,由私营业主负责经营和管理;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用水量较少,难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受益户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或者由镇、村负责经营和管理;对单户或联户工程实行受益户自主管理;对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公司化管理模式。

   宜昌的“新外滩”——

  宜昌城区长江防洪护岸工程

  长江干流宜昌城区段防洪护岸一期工程,是对长江北岸宜昌市主城区段岸坡进行综合整治和防护的公益性水利项目,也是宜昌打造城市精品,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工程西起镇江阁,东至白沙路出口。主要建设护岸8.9公里,其中新建6.6公里,维修加固2.3公里。工程由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设计。水利部核定总投资为1.56亿元。湖北省发改委对项目进行了立项批复。宜昌市水利水电局组建宜昌城区防洪护岸工程建设管理处,担任项目法人,负责项目实施。

  工程于2004年5月16日开工,至2008年底,共完成了5.96公里新建长江护岸任务,由于资金不足,尚余杨岔路段640米新建护岸未实施。2011年,已建工程项目荣获江汉杯(湖北省水利优质工程奖)。2013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杨岔路段640米护岸建设,2014年5月完工。至此宜昌城区防洪护岸一期工程全面完工,防洪护岸工程使主城区形成了一道平顺、安全、美观的滨江风景线。

  护岸工程不仅发挥了宜昌主城区防洪保安作用,还为市民提供了休憩娱乐、亲水游玩的平台。工程建成后,有效解决了宜昌主城区长江岸坡坍塌的问题,可防止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对岸坡的冲刷,保障城市防洪安全。还为城区增加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全国100个重点大型灌区

  ——宜昌市东风渠灌区

  东风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6.2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97.1万亩,覆盖宜昌市的夷陵区、枝江市、当阳市、?亭区的22个乡(镇)293个村,总面积2437平方公里。灌区内29条干渠、218条支渠将14座大中型水库、182座小型水库和3.9万口塘堰联接成为典型的长藤结瓜式灌区,灌区总蓄水能力6.5亿立方米。灌区骨干水利工程于1969年动工兴建,1971年投入运行;担负着宜东地区百万亩农田灌溉和宜昌城区、夷陵区百万人口的城镇供水任务,是宜昌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工程。

  自1999年起,中央、地方累计下达投资计划33370万元,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实施了14个年度16个批次的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到位资金24410.38万元,共完成明渠改造13条107.905公里;整治建筑物703座,其中渡槽拆除重建5座,加固隧洞33处。

  项目实施以来,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由92.36万亩提高至97.1万亩,灌溉保证率由44.4%提高至68%,年新增节水量5447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802万公斤,同时极大提高了宜昌市城市供水质量,工程及社会效益显著。2013年宜昌市发生多年罕见的高温干旱,东风渠灌区累计提供抗旱用水0.55亿立方米,向宜昌城区提供生活用水0.85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宜东灌区百万亩农田灌溉和宜昌城区百万居民生活供水需求,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丰水城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之路

  为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08年,宜昌市编制上报了《宜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同年9月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今年顺利通过了水利部验收。

  几年来,宜昌市结合地形分布、产业布局及用水特点,以农业节水和工业节水为主,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之路——

  强化水环境治理,确保三峡库首璀璨明净。宜昌市突出三峡库区水污染综合整治九大重点任务,实行全防全控,使三峡库区宜昌片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环境质量,维持了生态平衡。2009至2013年,宜昌三峡库区地表水质量连续5年保持在国家三级标准以上。

  践行绿色生态理念,打造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立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建设循环经济,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实现了山、水、城、坝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了一幅交通通畅、环境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画卷。

  全面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宜昌市在引进外地先进农业节水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在农村大面积改造末级渠系,新建抗旱水池,推广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提高了灌溉效益。“生物慢滤”、“雨洪集蓄”、“微润灌溉”节水技术被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确定为山丘区节水灌溉的“秭归模式”。

  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体制创新保障农业节水。在农业节水中引入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水管体制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政府不能解决的诸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的问题,受益农民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农业节水之路。宜都市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夷陵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确权在全国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一直以来是宜昌市水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全市上下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城区和县级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住在长江边,不吃长江水,优质的水源已成为宜昌市城市名片,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称赞。

   宜昌的“母亲河”——

  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

  黄柏河位于宜昌市城区西北部,流经宜昌市远安县、夷陵区三县区七个乡镇。黄柏河全长163公里,流域面积为1902平方公里,于葛洲坝三江上游引航道汇入长江。

  1966年,宜昌地委、行署决定在黄柏河东支修建尚家河水库,作为宜东灌区的水源工程,解决灌区灌溉水源不足问题。1974年以来,宜昌市对黄柏河东支流域进行梯级开发,先后兴建了天福庙水库、西北口水库、玄庙观水库,形成了以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用水为主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黄柏河东支是宜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承担着宜昌城区百万居民生活供水以及宜东灌区百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的重任,在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保护黄柏河流域饮用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1999年宜昌市政府通过了《宜昌市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将小溪塔蔡家河滚水坝以上部分划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让城区水源地保护步入了法治轨道。

  根据2013年12月底的水质监测结果,西北口水库以上14条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标准。官庄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无排污口、网箱养殖、违章建筑物,二级保护区内无新、改、扩建排污项目,无直接向水库水体排污的排污口,水质达标率为100%。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