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投资200多万元治理司马光墓“水患”

13.08.2014  21:01

    新华网太原8月13日电(记者王飞航)在山西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光墓。夏县文物部门13日通报,为避免雨水侵蚀造成的墓地水土流失和古建筑地基下沉,目前国家文物局投资200多万元已开始对其进行修缮。

    “整个墓区没有排水系统只能就地渗水,还有的房屋砖瓦破败有漏雨现象。这次维修除了更换砖瓦,主要是安装新的排水系统。”夏县司马温公祠文管所所长王在京说,“修缮工程已于7月中旬启动,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有望在10月之前完成。

    司马光是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谥温国公。人们因“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对其熟知,其历时19年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墓是司马家族的祖坟,墓地分为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寺等几个部分。其中,在碑厅里存放的司马光神道碑是著名文学家苏轼奉旨撰文并书写的,用大篇内容对司马光的品德和其对北宋王朝的贡献进行赞颂。全文共2760余字,是目前保存的苏轼碑文中字数最多的真迹,极为珍贵。

    据王在京介绍,1962年,国家曾对司马光墓的碑楼进行了修缮保护,到上世纪80年代又为墓区修建了围墙用以与农地分割,2010年,国家文物局投资1100多万元对温公祠的墙体及建筑进行了修缮。“这次的修缮,主要是建设墓区基础设施,包括步道、排水工程等。工程结束后,我们还将为墓区安装安防监控和防雷电设备。”王在京说。

(见习编辑:潘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