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水保行】蕲春县综合治理留住青山 引来回乡资本

28.11.2016  02:33

  【编者按】《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今年2月1日正式施行。一年来,全省落实情况如何?水土保持都取得了哪些成就?11月18日,湖北省水利厅启动全省水土保持“回眸与展望”基层采访活动。记者先后赶赴蕲春、大悟、竹溪等地进行实地踏访,了解水土保持治理情况。

  11月18日,记者来到蕲春县东北部檀林镇境内雾云山区,这里最高海拔638米。虽到深秋,山上依然烟雾缭绕,在漫山的白色山茶花的点缀下,犹如人间仙境。

  “这里以前是一座荒坡。”蕲春县水务局副局长陈炳忠却说。水土流失严重,遇到下雨,山上泥沙顺水而下,损毁严重农民的梯田和水塘,百姓多次向政府提出诉求,希望进行治理。2014年,蕲春县田桥雾云山小流域启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对坡度进行平整,改造成石坎梯田。

茶园梯田

  为了弥补国家综合治理投入不足,当地政府也积极吸引和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湖北蕲春雾云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查自力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外打拼多年回到家乡承包了村里的茶厂。政府启动治理工程后,他投入1000余万元,加入水土流失治理队伍。通过对已治理过的坡耕地实施土地流传,承包农民土地600余亩,在山坡上开起了茶园种植茶叶,聘请当地农民到茶园采茶,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去年我们支付农民的采茶费有200多万元,只要他们想来我茶厂上班,我保证他们有事做。” 查自力自豪的说道。

美丽的茶园梯田

  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治理,雾云山留住了水和土,生态环境变好了,家乡变得更美了,也留住了这些回乡的创业者们。“在那里我还要养殖200头梅花鹿,建起循环农业基地。”遥望着前方正在治理的一块坡地上,查自力憧憬着他美好的未来。

水保部门修建的水渠

  据了解,雾云山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2平方公里,新修排水沟2195米。每年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0.31万吨,产生蓄水效益 4.63万立方米,每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3.37万元。“工程实施后,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老百姓非常欢迎。”陈炳忠说。(何习文、贺俊、覃勇)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