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小网格支撑起公共服务大气象

18.12.2014  19:24

      “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开创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武汉市气象局善抓机遇,积极推进气象服务融入武汉市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全国气象部门解决气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覆盖问题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在湖北省武汉市委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指挥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如是说。
      这仅仅是湖北省农村网格化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创新思路 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网格化系统

      今年,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向农村推进。
      为适应网格化管理的新形势,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增强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湖北省气象局创新思路,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网格化系统。3月,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简称省综治委)印发《关于发挥省直部门职能作用统筹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将气象信息数据纳入网格化信息系统。
      4月15日,湖北省气象局下发农村网格化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各级气象部门依托全省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气象信息纳入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气象信息农村网格全覆盖。

      系统对接 完善气象信息与网格化平台

      根据各地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安排,省气象局全面开展了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并实行“分级管理、事项准入、信息更新联动”的运行机制,将网格化气象信息的采集、传送等纳入值班工作流程,确保实现气象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分流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评价监督等事项的高效运作。
      据武汉市气象局局长涂松柏介绍,武汉市气象局开发建设了网格化气象服务制作分发平台,主要制作以面向城市和农村为重点的五类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如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气象灾害预警,40个城市渍涝积水点的积水预警,自动站实时监测信息,城市、农业常用气象服务产品等。市气象局建立了网络传输通道,通过气象信息主动发送和调用两种途径,在网格化社会服务与管理系统中建立多种气象信息服务栏目,实现了气象信息同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交换与共享。网格员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或者浏览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后,可以迅速地传播出去。
      十堰市气象局、黄石市气象局在当地“网格e通”手机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上,增加了气象模块,网格员可以随时查询和获取气象信息。襄阳市气象局将暴雨灾情采集手机客户端安装到网格员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上。应用这个软件,网格员便能实时采集、上传网格点的气象灾情。潜江市气象局借助农村网格化平台,将乡村气象服务网站连接到政务网中。在孝感市城乡网格管理智能终端上,网格员能实时接收、查询到气象服务产品。

      整合资源 网格员信息员一肩挑

      在接受气象专业知识培训后,襄阳市襄州区农村网格化试点村(社区)的网格管理员有了一个新“头衔”——气象网格信息员。
      十堰市综治办与市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社区(村)网格员兼任气象信息服务员,承担气象信息接收、气象预警传播、气象灾情收集、防灾减灾科普、仪器设施维护以及服务需求反馈等工作任务。市县气象局、网格监管中心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社区(村)网格员有关管理规定,对网格员进行管理和考核。
      咸宁市综治办与咸宁市气象局共同明确了网格员的职责,并将在网格员中开展“全市十佳气象信息服务员”评选活动。
      据省综治委介绍,农村网格化建设,就是要整合力量,以网格化为平台,充分发挥基层管理部门、村级组织、广大群众的作用,组建服务管理团队,提升网格化管理活力。
      “全省气象部门将紧跟省委、省政府开展全省农村网格化建设的步伐,把气象信息发布工作融入到网格化建设中,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把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进一步延伸到农村。2014年年底,省气象部门要实现全省60%以上的县完成网格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全省气象信息网格全覆盖。”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说。(来源:《中国气象报》2014年12月16日一版、三版 作者:中国气象报记者 汪应琼 责任编辑:孙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