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气象”华创杯夺冠 10名入选者6个是博士

30.06.2015  10:17

    长江日报消息(记者康鹏 通讯员李豫绮)把天气预报在时间上做到小时级别,在空间上做到公里级别,给商家、个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天气服务:超市可根据预报决定售卖商品的种类,快递、外卖公司可相应调配人员,旅游公司可以调整旅游线路,钓鱼爱好者甚至可根据气压预测钓鱼成果,女性可以根据紫外线强度决定如何涂防晒霜……

  昨日,在第二届“华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湖北本土、由“80后”北大气象学毕业生邱珩带来的“智慧气象”项目一举夺冠。

   10个入选者6个是博士

  据介绍,该比赛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及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省外侨办、省委人才办、市侨务办公室、东湖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光谷创业咖啡、华创学院等协办。

  入围本次决赛的10个项目集中在IT光电子、生物医药、TMT等新兴行业。如美国Nanjee公司的王永博士研发的“超高精度互联网用户实时定位系统”,可以将互联网用户定位街道级别,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从日本归国创业的游志雄博士开发的“医用氧化锆假牙”,在技术指标上媲美日本产品,打破国外垄断;“70后”女性创业者王若雪开发的“人造生物膜”技术,可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养猪污水等;李飞博士的“乏氧活化前药TH2566”,可改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

  据统计,入选决赛的创业者10人中,博士有6位,90%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其中还有两位“80后”。

   智慧气象”做天气预报的“商业险

  在现场,“智慧气象”引来最多关注。

  邱珩介绍,气象影响到人类80%的经济活动。“气温波动1℃,可以使中国市场啤酒销售涨跌500亿。

  数据表明,在农业、航海、商业、快递物流等领域,每投入1元到气象服务中,产出可达98元。2014年,国内按需定制的公众气象服务市场价值达到2174亿元,蛋糕很大。“发达国家已经产生了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气象服务公司,占GDP3.4%的经济体与天气变动高度相关。

  邱珩在北京大学学了7年的气象,从本科一直读到硕士,毕业后在一家风电企业做气象分析。之后和几位朋友、同事辞职创立了“象辑知源”公司。

  他介绍,该公司的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的公开数据,并综合了卫星数据、国际机构数据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模型。

  “公开的天气预报就像汽车的‘交强险’,它是必要的,但最多预报到某一天的某个区,而我们更像是‘商业险’,提供更详细的定制服务。

  昨日下午,第二届“华创杯”大赛现场,创投机构代表给参赛人员举牌表示有意向投资 记者许魏巍 摄

   链接>>>

   股票买卖快0.1秒下单

  “在华尔街,约70%的股票交易是由高频交易完成的。你比别人快0.1秒,就能先抢到单,赚到钱”。

  昨日,在“华创杯”创业创新决赛上,“70后”留美博士杨涛的“金融产品高性能交易集成系统”获得二等奖。这一系统被人戏称为“赚钱机器”。

  据悉,所谓高频交易,是指通过极高速的超级电脑,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交易指令,涨时可抢先一般投资者下单,跌时可抢先卖掉,机器程序代替人,成为交易主体。高频交易的出现,导致了投融资机构之间的“军备竞赛”,拥有越快的电脑系统,就越能赚钱。“全球有3000家机构愿意出大价钱买这样的系统,而只有5家公司能提供这类产品”。

  杨涛介绍,他开发的这一系统,能高速处理行情数据,交易吞吐量大,提供集成服务,“跟一般的系统相比,就像是手枪和大炮的差距。但我们提供的是工具,能否赚钱还是要看交易策略”。

  “70后”杨涛自称“95%的武汉人”,5岁起就在武汉成长,直到2001年出国留学。在华尔街有过从业经历,创立了两家公司。近年又回到武汉发展。目前,公司成员中有6位博士,其中4位有留美经历,还有一位是美国大学教授。

  他介绍,中国股市因为“T+1”(当日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的关系,无法进行高频交易了。期货市场可以做一些高频交易,但还有很多的限制。

(责任编辑 陈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