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江滩将建毛泽东横渡长江文化园 八角楼改造成展示厅

29.10.2014  12:37

  八角楼效果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谷萍 通讯员向丽华 李燕妮)“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昨日,市水务局汉口江滩管理办公室透露,筹划2年多的毛泽东横渡长江文化园已落子江滩,将通过“一碑一楼一艇”构成的核心景观,全景再现一代伟人与武汉、与长江的不解之缘。

武汉是毛泽东生前除北京外到过次数最多的城市,自1918年8月首次来汉,直到1974年秋最后一次来汉,毛泽东亲临武汉多达42次。其中,他畅游长江多达17次,推动了武汉群众性游泳活动如火如荼,武汉渡江节也由此成为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毛泽东横渡长江文化园位于防洪纪念碑至八角楼的景观轴线上。核心景观由“一碑、一楼、一艇”构成。除现有的防洪纪念碑外,紧临长江的八角楼将作为展示厅,而毛泽东1966年来汉乘坐的716舰艇,也将从现在停泊的武昌平湖门码头移至文化园内,作为文物展览船,供游客参观。

据了解,目前八角楼正在改造中,将在保持主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改造,提升其陈列、展示、观赏、浏览等功能。改造后,八角楼将按功能分区,包括序厅、毛泽东横渡长江展厅、渡江节和武汉城市名片展厅等多个展厅。

造型方面,八角楼将采用“苏式风格”,外立面装饰五开间的柱廊,三段式塔楼高耸,与防洪纪念碑及沿江大道老建筑风格相呼应。4楼以上采用退台式设计,可形成3级360度全景观江平台,游客可登高眺望长江两岸,俯瞰江滩美景。整个楼体的架空层完全架空,不影响防汛行洪。

此外,为了使毛泽东题词的防洪纪念碑与展示厅融为一体,还将在广场上拟建长江壮美图雕塑,并在广场两侧各立9根云水柱,在柱体上雕刻“黄鹤拥翠”、“晴川高树”、“海关钟声”、“鹦鹉芳草”等武汉长江两岸十八景。

论证时,专家们一致认为,毛泽东在武汉多次畅游长江,不仅在古今领袖人物中独领风骚,更给江城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毛泽东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和气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情,始终鼓舞着人们勇立潮头。

建成后,文化园供广大游客免费参观。

链接>>> 市水务局联手本报

面向全国征集文物

链接>>>

市水务局联手本报

面向全国征集文物

为了毛泽东横渡长江文化园布展需要,昨日,市水务局与本报联手,正式面向全国征集相关文物。

展览将以详实的文史为依托,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声、光、电等多媒体艺术手段及展览手法,将毛泽东畅游长江、毛泽东与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汉的革命活动,以及关心武汉与长江建设的史料展示出来。

由于展品需求量大,市水务局特与本报联手,同时联合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市游泳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组成征集办公室,面向全国、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各类与此相关的文物,包括各类文献、实物和音像资料。

昨日,文物征集小组负责人称,此次征集分捐赠、收购和复制等多种形式。对无偿捐赠文物的单位和个人,颁发捐赠证书,捐赠的文物用于陈列展出时,均标明捐赠人姓名;对收购、复制文物,将与文物合法持有者进行平等协商,按有关规定出资购买、复制。届时,来自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博物馆的专家,将组成文物鉴定专家组,对所有应征文物予以专业鉴定及甄别。

(记者谷萍 通讯员向丽华 李燕妮)

■征集种类

1、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武汉有关的实物与史料;

2、与毛泽东畅游长江有关的实物及资料,包括信札、函件、证章、邮政、气象资料、文献、手稿、照片、书刊、画报、明信片、邮票、牌匾、票据、各种纪念品、生活用品;

3、各界人士拍摄、收藏的反映毛泽东畅游长江的影像资料;与毛泽东畅游长江或渡江节有关的著名诗词、书籍和影视资料等;

4、有关武汉历次举办横渡长江有关的文献、资料、证件、图片、书刊及音像制品等。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女士

联系电话:82781935、82784328

同时欢迎大家关注“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进行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