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国王访问武汉大学

22.06.2015  22:58

记者:严航

清风习习的夏至时节,珞珈山迎来了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一行。14:20分,菲利普准时走进校史馆,与在此等候的百余名师生代表招手致意,他穿过热烈的掌声,稳步走向讲台。

出席活动的还有: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部部长迪迪埃·雷恩代尔、瓦隆大区首席大臣保罗·马涅特、外贸国务卿皮特·德克莱姆、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省政府副秘书长聂昌斌、校党委书记韩进、副校长李斐。

韩进热情欢迎菲利普一行的到来。他在致辞中借古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形容武汉大学与比方相关科研机构建立的广泛合作。他说:“菲利普陛下的到访是我校对比合作中的里程碑事件,将为双方学术交流开启更美好的未来。

韩进介绍了我校与比利时高校的合作交流情况。目前,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州派遣的一名法语教师正在我校法语系任教;我校和比利时高等翻译学院、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比利时烈日大学开展了师生互换、科研交流等多形式的合作。自2013年以来,我校共派遣20余名师生赴比利时,9名比利时学生来校学习。当天,我校又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签署了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标志着双方掀开了交流合作的又一新篇章。

韩进向菲利普授予武汉大学名誉教授聘书,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在随后的10多分钟里,菲利普用流利的英文发表演讲,他回顾了40多年来中比两国友好合作的成功案例,并对双方未来合作寄予美好的期待和祝愿。

菲利普说:“来华首站定在武汉,是因为双方在地理位置上存有相似性。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比利时位于欧洲的中心,从古至今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枢纽。两个文化交流中心已经有了30多年的合作历史。

他提到,中比双方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具备合作的思想基础,但在地理、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交流合作的自然屏障,也是合作的优势所在。他强调学习语言的重要性,高度评价我校在语言教学方面显著成就。他风趣地说道:“在武大校园,爱因斯坦和墨子雕像相互对望,这启示我们通过交流,可以实现互利互赢,也告诉了我们一所大学在两国交流合作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菲利普认为学术交流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是消除两国文化交流屏障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跨学科研究,发挥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医学等学科优势,解决两国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合作,在医疗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提供更可靠的医疗保障,在学费增加的情况下,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演讲后,菲利普用花体英文书写了“比利时国王菲利普的武汉大学之行”。

随后,菲利普与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学生代表座谈,他不断抛出问题,仔细询问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未来人生规划。当听到几名同学说选择学法语的主要原因是热爱法国文学,菲利普谈到自己很喜欢读文学和哲学类书目,并不无遗憾地表示,除去繁忙的事务工作,他多忙于带孩子和做运动。

2014级法语系博士生宋歌邀请菲利普常来珞珈山,菲利普欣然答应:“我非常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他们思想自由、充满活力。

2012级法语系本科生张晓彤问国王发问:“面对一个语言文化错综复杂的国家,怎样治理?”菲利普回答:“我坚持不向他人强加任何个人意愿的原则,尊重每一个人的创造力。

1980级中文系校友、我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陶洪建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知悉比利时国王顺利访问母校,远在比利时的他高兴地说:“中比教育人文交流合作发展态势好,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其中,武汉大学在法语教学中有良好的传统,不少武大学子在比利时知名学府学习,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好评。相信比利时国王的访问会再次提升武汉大学在比利时的关注度和知名度。

最后,菲利普与师生合影留念,圆满结束了他的珞珈之行。

(摄影:张然、邹末   编辑:李霄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