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段“海绵路”大雨不积水 下沉式花坛起作用

03.06.2016  16:57

图为:这段路两旁的花坛低于路面,使雨水下渗

楚天金报讯(记者黄鹏程 通讯员李晓静)昨日,记者雨中探访尚在建设中的武汉首段海绵道路——青山临江大道一段300米长路段。尽管已接连下了两天雨,可路面没有一点积水。建设方称,它将是武汉解决内涝的示范路。

这段300米长的路段,路面与一般道路并无二致,不过两侧的花坛与一般道路的花坛不同,被挖成下凹式,明显低于道路路面。据介绍,这是下沉式花坛,花坛与城市道路连接处有一个雨水口,一旦下雨,路面汇集的雨水可经雨水口流入花坛内侧的沉淀池,淤泥、杂质在此沉淀、过滤,雨水继续下渗到花坛内。如果下大暴雨,超过一定的雨量,花坛内积蓄的水便通过花坛中央的溢流口排到城市泵站。

目前,武汉城市道路两边的花坛均高出路面,好看但不实用,雨水排不进去。目前下沉式花坛已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低洼的绿地能储存下渗的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负担。

记者还看到,这段路边的人行道也很干爽。据介绍,这段人行道铺装了新型透水材料制作成的透水砖,它能使自然降水迅速渗透到地表。

自去年入选全国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武汉青山、四新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将全面启动150个“海绵化”改造项目。至2030年,武汉将基本完成海绵城市改造,届时有望大大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