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残疾村医山中巡诊32年视患者如亲人

08.12.2014  23:06
刘明为村民诊治 唐毓 摄 刘明在山间巡诊 唐毓 摄

  中新网恩施12月8日电 (宋丹丹 万婷)12月8日,湖北利川市团堡镇店子坪村的山湾里,村医刘明入乡巡诊的摩托声又一次在山间响起。这位左手残疾的乡村医生自学医术,32年来始终坚守深山给当地村民带来安康。

  今年50岁的刘明出生在店子坪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0年,读高中放假回家的刘明帮家里放牧,驱赶牛犊时不慎摔倒,左手被石头割伤。因当时医疗条件及技术不佳、抢救不及时,刘明的左手留下了终身残疾。

  正是这样的遭遇,刘明意识到医疗的重要性,从那时起他就默默下定决心:要学医,将来当个医生。

  高中毕业刘明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拜村里的村医为师学习医学知识。那时条件艰苦,师傅将其领进门后,全靠刘明自学。“白天随师傅出诊,晚上常常自学到深夜,将各种医学典籍背得滚瓜烂熟。”刘明说,为了学好医术,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

  2004年刘明取得“专业技术医师”职称,2005年参加卫生学校培训,2008年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一路走来,刘明历经了许多坎坷,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做个好医生,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好好给他们治病”。

  师傅去世后,村里医疗服务的担子就落在刘明一人身上。刘明至今记得自己的第一次独立诊治,当时临近的官田坝村村民黄勇来到卫生室,带着一丝不信任让刘明诊治。经过细心问诊,刘明诊断病人患有化脓性阑尾炎,并及时联系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医院做手术。来到县城医院,医生得出了同样诊断结果,由于治疗及时,黄勇很快康复了。

  刘明的第一场救诊成功打响了自己的名号,黄勇回家后见人就夸:刘明看病和县城的医生一样准。一时间,来卫生室找刘明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逐渐传开。

  因自己是名残疾人,刘明特别能理解病人的痛苦,他把病人当亲人,病人随叫随到,只要打个电话,刘明就立即出诊,从不耽搁。店子坪村山高路险,刘明坚持定时巡诊、出诊,拖着沉重的药箱跋涉在崎岖山路上。为更好、更快服务乡亲,刘明克服了左手不便的困难,学会骑摩托车,在店子坪村20多个山湾里,处处留下了刘明的足迹,也留下村民对他的好评。

  村民彭定伟一家3人同时染上黄疸肝炎,去县城医院治疗要花上万元,家境贫寒的他们根本无法承受这昂贵的医药费,一家人找到刘明恳请帮忙治疗。刘明了解情况后安慰彭定伟:“你放心,我是医生,一定为你的健康负责。”从那天起,不论刮风下雨,刘明坚持天天为彭家3人送药上门,并只收取部分药费。经过3个月的悉心治疗,彭家三人完全康复,现在,他们逢人就说刘明是他们家的大救星。

  “让村民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这是刘明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从医30多年来,刘明不仅服务态度好,医德也很高尚。他始终坚持从正规渠道购进药品,用最低的收费保证村民们都看得起病,在条件有限的村卫生室,他坚持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安全用药,从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非典”期间,刘明认真给返乡人员体检,无论多忙,每周都坚持到村小学巡回检查几次,给学生查量体温,宣讲预防知识,还自费购买煎药机,免费给村民、学生提供药汤。2010年,刘明给全村近2000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全面掌握每一户的健康情况,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上更得心应手。

  “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30多年来,刘明用爱心呵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他救治的患者不下2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给村民带来了方便和平安。(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