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次公布命案报告 八成都是“冲动惹的祸”

11.01.2015  14:18

  一个城市治安好不好,命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昨天,武汉警方公布全市命案分析报告,通报近年的命案发、破案情况。2014年武汉命案发案86起,在连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再降23.9%,首次防控至百起以内,全年仅一起未破,对象明确,正尽力追捕。

  近10年来,武汉市命案发案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

   冲动杀人”占比超八成

  近年,涉黑涉恶、蓄谋杀人引起的命案非常少,看似平淡无奇的各类纠纷引发的激情犯罪而导致的命案倒是十分突出,在命案分析报告里,近3年占比为83.3%。

  2012年2月22日,犯罪嫌疑人潘某伟多次向包工头帅某某催要拖欠的工钱未果,心生怨恨,当天再次前往帅某某租住处时,持刀将帅某某捅伤致死。潘某伟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淡薄,如果他通过正当途径来解决劳资纠纷,这起命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琐事纠纷、家庭婚恋纠纷、经济及邻里矛盾纠纷,均有可能引发命案,对近3年的命案统计发现,其占比分别达到37.6%、28.5%、17.2%。对于纠纷警情的处理,出警快不快、处警得不得当,结果大不一样。

  目前,武汉警方依托52个警务站、55条巡逻路段构建成“15分钟环线巡逻服务圈”、“5分钟接处警网络”,形成主城区“巡控面”和“巡控线”,社会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去年9月12日,武昌火车站驻巡特警发现西广场有两名男子正在激烈的争吵,其中一人拿着一把约10厘米的匕首来回比划、挥舞。6名特警携带相关装备赶至现场,运用战术合力制服,经过当地片警进一步调解,终于化险为夷。

   精神障碍者杀人数量下降

  命案分析报告中显示,2014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导致的命案只有两起,较之2013年下降了9起,占下降总起数(27起)的30%。

  去年3月,在公安信息网络里,一条由江汉分局发布的关于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态信息引起了常青所社区民警王传超的注意,他据此细致排查,发现辖区寄住人口王某某多年前曾有发病伤人的前科,而王父近年年事已高,基本丧失监管能力。王传超马上登门走访,在征得王父同意后,协调社区将其子送医救治,像这样及时消除社区治安隐患的例子还不少。

  武汉警方注意到,若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环节失效,监护人麻痹大意、疏于看管,惨剧就有可能发生。去年,武汉警方主动争取党委、政府以及综治、卫计、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专题协商此类患者送医救治工作,将其送医救治纳入公益性保障范围。

  与此同时,治安部门建立起户籍地、居住地和活动地等“三地联管”机制和社区干部、医疗机构、所在单位、责任民警和监护人为主体的“五位一体”责任落实机制,使此类患者在家有人看管,出门有人监护,发病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