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武汉进京四代“红旗列车”的春运变迁

14.02.2015  00:23

  中新社武汉2月13日电 题:武汉进京四代“红旗列车”的春运变迁

  作者 徐金波 易娜 苏杭

  当前武汉迎来节前春运高峰,伴随新中国成立孕育而生的武昌至北京西的Z37/8次“红旗列车”(中国铁路系统评比旅客列车的最高荣誉)成为众多旅客的首选。长达半个多世纪历史长河中,Z37/8次列车从绿皮车到全列软卧,从慢车到直达,经历了多达65名列车长。13日,记者采访了四代“红旗”列车列车长,听她们细数40年间这趟“红旗列车”的春运故事。

   80年代:“绿皮车”超员200%

  “以前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当时武汉到北京,就Z37/8次一趟车,而且还是绿皮车,途中要停19个站,一趟得20多个小时,当时列车硬座卧铺都有。为了能回家,春运期间车厢里的旅客‘堆’起来,甚至厕所都塞七八个人,至少超员200%。”已经退休多年的列车长祝汉珍还能将当时停靠的19个站名倒背如流。

  让祝汉珍记忆犹新的是清洁列车。每次列车始发前,列车员拿着25公斤重的大板刷蘸着肥皂水刷车皮,用小板刷刷座椅、小牙刷刷暖管罩,将车内外刷得蹭亮。“我们趟趟搞白毛巾竞赛,卫生做完后,我就带12条毛巾到车厢检验卫生,包括便池也用白毛巾擦。”祝汉珍说,看12条毛巾哪一条黑了,说明卫生质量不过关,要重新清洁到达标为止。

   90年代:硬件条件提升改变

  “90年代Z37/8次列车改成红皮空调快速车,停靠站点减少到五六个,春运期间的旅客超员也没那么厉害。”目前担任武汉客运段汉口动车组车间的副主任吕长宝,在1992年曾任37/8次的列车长。

  吕长宝说,硬件变好了,但好传统没丢。Z37/8次列车共有26年被铁道部誉为“红旗列车”,最大特色就在服务,“全面照顾、重点服务”、“始发介绍、终到告别”等服务口诀,她如今还记得。

  一些列车上的“手艺”也一代代传承下来,比如针线活。“春运人多行李多,乘车时经常有旅客纽扣掉了或是衣服撕裂,我们就会帮忙缝补,这手艺就是从我师傅那学到的。”吕长宝说,返乡路上大家就是一家人。

   新世纪:特色服务应运而生

  2004年以后Z37/8次列车逐步改成直达,全列卧铺,途中不停站,平时和春运已没有区别。曾担当10年红旗列车长的于文莉介绍,“春运期间除了老人和儿童较平时多外,走到车上根本感觉不到是春运”。

  于文莉工作的10年正是铁路高速发展和客运服务转型升级的10年,为适应旅客需求,Z37/8次车队开始组织乘务员去宾馆、酒店、航空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方式,在列车上先后推出了“儿童快递”、“粉色关爱”、“商务秘书”等一系列特色服务。

  2012年,于文莉将接力棒传给现任列车长徐志婕。徐志婕说,虽然随着高铁动车大量开行,很多旅客春节会选择坐四五个小时即到的高铁回家,但‘红旗列车’依然有市场。“晚上正好在车上睡觉,一大早就能到,一点不耽误事。”(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