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站通信枢纽“提档升级”进入“收官”阶段

21.08.2017  20:22
    8月12日凌晨4时05分,武汉站通信机房内灯火通明,一派繁忙。这是武汉通信段利用夜间“天窗点”正在进行紧张的光纤割接,随着最后1根直径0.5毫米的光纤精准对接,割接任务顺利完成,标志着武汉站通信枢纽标准化整治“提档升级”工作已经完成整个工程80%的整治目标,进入了收官阶段。

    武汉站通信机房2009年12月投入使用,而今已“服役”8年,作为武汉站通信枢纽,其间经历了多次机房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如今随着高铁网络进一步优化,高铁动车组数量越来越多,对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进行“提档升级”。

    今年3月,武汉通信段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分7个阶段对机房进行标准化整治的周密方案,并集合精兵强将,成立整治专班,展开攻坚战。     武汉站通信机房涵盖了武汉站客票、武汉站TEDS、京广高铁及相关城际的电务监测、信号安全数据网、CTC、武汉站高速场、普速场FAS前台、京广高铁防灾监测等重要的行车业务,任何一个设备、电路的中断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各项整治施工均安排在夜晚“天窗点”内进行。作业时间紧张,而且作业完成后不能遗留任何“尾巴”,影响次日的正常运输。这项大型整治工程要倒接光纤业务3000余条,优化调整机柜88个,布放及割接各类电源线2960米,调试及跳接电路7000条次,任务十分繁重。

    为了高质量的早日完成此项工程,这个段克服搬迁时间紧、作业面狭窄、涉及业务多带来的困难,“白+黑”、“5+2”、持续攻坚。各类设备机柜“活体移植”是他们在施工中遇到的“拦路虎”,鉴于高铁业务的重要程度,一旦在搬移过程中出现问题,将直接造成全线中断,甚至影响高铁动车组的运行。为此,他们广泛开展“头脑风暴”,通过利用滑轮的原理,在不动机柜内部设备和电路的情况下,借助“龙门吊”将机柜平稳移至所需摆放的位置,一举搞定这一难题。     从今年3月到8月,在180多个夜里,整治人员几乎天天从深夜0点干到凌晨4、5点,白天休息还时常要处理其他地方的突发故障。这个段武汉网调工区工长姚熠天天泡在现场,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而且还把婚期给推迟了。作业人员陈科宇是工作不久的“菜鸟”,主要承担2M同轴电缆接头的焊接工作,他把整治作业当作最好的练兵场,平均每天要焊接2M接头200多个,一路下来,他已成为2M焊接高手。整治现场“指挥官”年仅34岁的武广通信车间主任黄铭说:“通过这次整治不仅使通信枢纽的设备质量‘提档升级’,也较好地锤炼了队伍作风和技术能力。”

    截至目前,他们已完成布放尾纤1537芯、2M线1764芯、电源线372根,优化调整机柜88台,并同步开展了网络优化工作,发现克服行车设备业务无保护、无环路问题36条,整个过程未发生一起因施工导致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