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支招武汉治水:45米地下建排水深隧

24.05.2016  17:31

武汉市入选海绵城市 投入百亿缓解“看海”尴尬

武汉出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公园广场一半面积须透水

(记者周三春 通讯员喻正茂)8月10日,武汉市召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培训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浩为武汉城市治水把脉。他建议,武汉市应学习国外和其他城市经验,建立地下排水深隧系统。 王浩表示,武汉建设海绵城市利弊皆在。一方面,武汉市天然的水体多,有166个市区湖泊,165条河流。水面面积占了全市建成区面积的25%。能含蓄水的天然海绵体多,这种情况有利。 不利的方面是武汉市的降雨量比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260毫米,同时下渗不太容易。海绵城市建设六字方针“渗、滞、蓄、净、用、排”。第一个字就是渗。武汉是长江汉江汇合地,地下水位很高,地下水下渗困难。而且武汉发生城市内涝的时间都在汛期。汛期长江、汉江等河流和湖泊水位都很高。城市管网排到自然水体比较困难。与此同时,武汉市整个地下管廊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管道都比较细,难以应对冲击式的雨污合流,城市的内涝难免发生。 对此,王浩建议武汉市建设深隧系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在地下挖箱涵,把地下空间规划利用起来。他介绍,一般城市在地下八米以内是管网层,包括自来水管网、交通网、信息网等等。8到40米、45米是地铁的通道,连接武汉三镇。而在45米以下就可以建设深隧,把超标溢流的河流污水以及涝水都储存在这里,错过内涝的高峰期、洪峰期。错过以后再提上来送到污水处理厂或者排到城市下游,减轻城市内涝的压力。 王浩表示,建设地下深隧还有一个好处是,既节省投资又不扰民。进一步扩大城市地表的排涝系统,需要扩建河流、拆迁移民等等。重新铺设管网,阻断交通,投资也比较大。 他举例,广州过去是“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但城市建设把广州六条入海的大河填了四条半,导致城市内涝厉害。单单西濠涌(河流名)做地表排涝系统总投资就需要35亿元,但通过建设地下深隧系统9亿元就够了。美国600多座城市,210多座都有地下深隧系统,我国广州、深圳、北京等地都在紧锣密鼓加快建设。节省投资又不扰民,这样的经验对于武汉市同样适用。 王浩最后强调,除开建设地下深邃以外,还要做到空中均衡,地下治理,两手发力,系统治理。通俗讲就是“一片天对一片地”。把城市的各个小片对应天上这一片雨。就地吸收、就地消化、就地治蓄、就地分散。 “从空中屋顶花园、到高层的墙壁绿化再到坑塘、洼地、下凹式的绿地、公园,再加上立体的排水深邃。武汉一定能成功总结出一套适合南方城市、多水城市的防治城市内涝新经验。”王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