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关大楼等三个文化遗产申报点拟参与申遗

16.11.2015  10:22
汉口俄租界江滩巴诺夫建筑。 - 新浪湖北
汉口新泰砖茶厂轧制的米砖茶。 - 新浪湖北
汉口新泰砖茶厂轧制的米砖茶。 本报记者 张萌 摄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汉口俄租界江滩巴诺夫建筑。 汉口新泰砖茶厂轧制的米砖茶。 汉口新泰砖茶厂轧制的米砖茶。 本报记者 张萌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19世纪的东方茶港

  □本报记者 张萌

  世界的茶叶港曾经在武汉,爱喝茶的欧洲人都知道。

  中国的茶叶途经万里,由俄罗斯转销至欧洲各地,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到雾气蒙蒙的英伦三岛。武汉就在这万里茶道之上,见证了这条伟大茶叶之路的辉煌历史。万里茶道,从一开始就是沟通东西两种文明的文化线路。如今,文化线路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新兴的旅游形式,更重要的是,也逐渐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形态之一。长江商报本期《长江地理》栏目,把视野拉回19世纪,带领读者在大武汉的“万里茶道”历史古迹间踱步。

  2014年10月25日,武汉自愿承担起了申遗“牵头”城市的工作,中俄万里茶道沿线17座城市市长、代表,在武汉共同签署《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2015年11月2日,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申遗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举行。经湖北省文物局遴选,武汉初步确定万里茶道武汉文化遗产资源点10处。考虑到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难度,拟将其中8处作为一个整体,最终形成3个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点,即江汉关大楼、京汉铁路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和汉口俄国茶商建筑群。

   最盈利的生意--茶船衮衮,莫不向汉口

  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中国的“国饮”茶叶从此传入欧洲。

  在中国南方,茶叶是民众的日常饮品,优良的品种多产自北纬30°左右的地理黄金地带。茶叶西进,与当时大航海时代“海上霸主”——荷兰,在中国南方的贸易有关。

  欧洲人长期食肉饮奶,体内湿热较甚,积食难以消化。“茶叶能提神解毒,缓解疲劳。跨国贸易频繁之后,茶叶在欧洲传播速度异常迅猛。”万里茶道民间研究学者、湖北省社科院“中俄茶叶之路”课题组专家刘晓航对记者说。

  1616年,中国茶叶经荷兰传入俄国,1963年,俄国沙皇特使伊台斯,万里跋涉后来到北京,朝拜了时年39岁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特批,中国茶叶开始通过陆路大量涌入俄国。

  乾隆年间,蒙古商人在中俄边境买卖城创办了大盛魁商号,专门经营茶叶贸易。“买卖城被俄国人叫做恰克图。大盛魁特意选择了与汉口有经商渊源的晋商,来湖北贩茶叶。这帮怀揣重金的晋商来到了鄂南羊楼洞,他们在当地设立茶庄,每年谷雨前后来湖北,秋后就回山西,当地所产的青砖茶随他们的商帮运销到蒙古、甘肃、新疆和俄罗斯。”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笃勤说,研究湖北茶叶贸易己将近30多年的他曾参与过万里茶道申遗的项目。

  到了19世纪,茶叶贸易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盈利的生意。西方各国,也卷入到了对中国的茶叶争夺战中。进而,一些历史学家也把鸦片战争成为“茶叶战争”。1861年汉口开埠后,汉口成为鄂、湘、皖、赣、豫、陕、川各省的集散地。这些省区所辖境域也成为万里茶道中国境内的繁忙商道,一路商帮会馆林立。据当时资料记载,“每逢茶节,江舟衮衮,行贾济济,问其何事,莫不曰载茶,问其何往,莫不曰汉口。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