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位“地铁保电大师”孙宏杰

13.06.2016  12:27

   验收四条线,发现供电重大隐患;全网25个工班,带出22位工班长

孙宏杰正在检查供电保护装置

孙宏杰在专注工作。 记者詹松 摄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郭文雅 曾斯 袁永华

  编者按

  自今年3月,“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词汇便风行全国,获广泛认同。上月,李克强总理湖北考察,重申“工匠精神”。

  时代需要这样的精神,助推中国产品和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人心渴望这种回归——从短、平、快的利益追求,回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匠心本源。行业需要这样的工匠——对自己的专业水准,永远保持最高要求。

  武汉地铁拥有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员,共产党员、机电部供电车间试验工班工班长孙宏杰是其中的佼佼者。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5月初,42岁的孙宏杰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此奖今年属海推海选,竞争激烈,他从“大城工匠”类众多候选人中胜出。

  孙宏杰是一名高压电工,职责是保武汉地铁供电安全,除患排障。

  从2004年地铁1号线运营起,他在地铁供电维修一线一干就是12年,创造了武汉地铁多个“第一”:第一任供电班长,第一任试验班长,第一位市技能大师,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授牌的“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他还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一个中专生能够走多远”:为职校授课,给本单位编教程,带出22位工班长。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机电部供电车间有25个工班,孙宏杰至今仍是一名小小工班长。有同事以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扫地僧”形容他:看似不起眼,实则身负绝世武功。

   初进地铁“吃螃蟹

  独创下接触式接触轨供电维保体系

  孙宏杰是第一批地铁人,地铁1号线开通前从外单位调入任首任供电工班班长,这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供电工班。

  4月29日,在武汉地铁最早的主变电所——1号线江汉路主变电所,记者采访了孙宏杰,这里曾是他工作最久的地方。

  坐过1号线的人应该都看过,两条轨道旁边还有一条黄色的“轨道”,那是供电系统下接触式接触轨,俗称“三轨”,列车靠它接触供电。这种供电方式在12年前,国内并无其他城市地铁采用,武汉地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轨”供电比常规的接触网供电更加安全,但检修全靠人工,对电工的技术和能力要求极高,且没有现成维保经验可借鉴。

  孙宏杰和同事们从零开始,从各级供电设备、各种用电保护装置到适配工法,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三轨”供电维修保障体系。

   2号线建设期发现供电隐患

  全程跟踪监督厂家整改

  5月10日凌晨,孙宏杰带着试验工班6人,到2号线金银潭地铁站进行保护装置试验。他们要在地铁停运的有限时间内,带电作业,预设“故障”,测试此车站总共13台供电保护装置,看这些“安全哨兵”是否能及时、正确做出反应。

  武汉地铁102个地铁站,一年要做一次这样的测试试验,以及时发现问题,根除安全隐患。

  试验工班被誉为供电专业的“尖刀班”,学霸聚集,专攻难题。这个工班是2012年在孙宏杰的建议下创立的,“地铁开通运营已经8年,设备的性能保持得怎样,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试验方向有两个:维护既有运营线路;验收新线。

  地铁2号线建设期间,一次在检查过程中,孙宏杰发现400V保护继电器参数设计存在问题,进线开关失压动作后,三级负荷无法自动切除。

  “这个错误不解决,在正式运营期间如发生400V进线失压故障,400V三级负荷将无法自动投切,并直接影响到一、二级负荷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问题根源在于,厂家在安装时,只考虑了正常运行情况,而忽略了异常情况下的供电运行方式,PLC(控制编程器)程序编写有漏洞。孙宏杰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并要求厂家予以解决。厂方不得不组织人员重新编写程序,并全线重新施工。孙宏杰全程跟踪监督验收,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问题彻底解决。

  武汉4条地铁线,孙宏杰每年都要试验千余起,排除设备隐患数十起,保障供电系统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专生每年“啃掉”900多页英文图纸

  走进供电车间图纸仓库,整齐摆放的地铁供电专业图纸约有近千册。车间主任万齐刚介绍,这还只是地铁供电图纸的一小部分。地铁技术发展快,设备品牌多,数量庞大的图纸中,重点图纸约占1/3,全部为英文版。

  要全面掌握地铁供电设备和运维情况,必须吃透这些图纸。孙宏杰是公司第一个主动汉化供电专业英文图纸的人。他每年至少要完成一条线路3本以上图纸的汉化,每本图纸一般有300多页,A3纸大小。由于国外的视图方法与我国不同,汉化时,不仅要翻译文字,还要重新画图和标注,这样,“天书”才能通俗易懂。

  “翻译一页图纸至少2个小时,有时复杂点的要花一天时间,”孙宏杰说,自己学历不高,毕业于铁路中专,工作后经过自学拿到本科文凭,英文不是强项,只能采用“笨办法”,抱着英文专业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查。

  同时,他还要对数量巨大的供电保护装置“电子程序”进行汉化。所有汉化图纸,他都上传到云盘,无偿供地铁内部人员分享。

  “刚上班的电工都看不太懂英文图纸,汉化后放到云盘,能帮大家快速进入状态”,孙宏杰说,试验工班要在全线车站流动做试验,纸质图纸不好带,上传云盘,也方便用手机查看。

  地铁从业12年,孙宏杰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无论国内外哪座城市地铁出了意外状况,只要能搜集到资料,他都会和同事讨论分析,进而对照检查。

  而工作中,只要发生新型故障,无论大小,孙宏杰必到现场,研究和参与排障。

  “供电专业必须不断学习,尤其是地铁供电这一行,一年不动手,就跟不上知识更新了。”已过不惑之年的孙宏杰,要求自己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始终走在专业最前端。

   别人会的我们要会

  别人不会的,我们也要会

  孙宏杰是一名普通工班长,但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近300人的供电技工队伍中,有八成曾师从于他。

  班组成员都记得他的“班训”:“别人会的,我们要会;别人不会的,我们也要会。

  孙宏杰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2011年,他参加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与硕士生等高学历专业人士同台竞技,获得了第5名,是除供电局系统外的最高名次。其后,孙宏杰陆续为武汉地铁赢得首个湖北省“技术能手”等称号。

  孙宏杰出生在一个铁路技工世家,传承了“敬业严谨,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他学生时代刻苦学习,进地铁后很快技术领先。2015年1月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把该做的事做好”,孙宏杰这样解释自己的专注。他忘不了当年同事对自己的激励:一次,维修中怎么也找不到故障原因,他请来车间主任,主任四下看看,拍拍开关柜就发现了症结。孙宏杰暗暗对自己说,我也要做到这一点:柜子一拍,难题解开。

  如今,孙宏杰已实现了当年的目标,同事们习惯了“有难题找孙工”。公司也有计划地输送一批批年轻人到试验工班,这里成为技师骨干的成长基地。

   工匠精神

  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有个例子被广泛引用。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她看到店里只有6个座位,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朋友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我相信,孙宏杰深夜在隧道施工现场验收新线时,在从零起步建立“三轨”供电维修保障体系时,在以中专生的学历汉化900多页英文图纸时,他肯定也都是愉悦的。所以,他才能面对艰苦的条件,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仍把工作做到“扫地僧”的境界。他那句“别人会的,我们要会;别人不会的,我们也要会”的班训,他对自己的专注做出的“要把该做的事做好”的解释,正是对工匠精神最朴素的表达。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人总结,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对产品的每个环节、工序、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作为武汉地铁的一名电工,孙宏杰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新线验收时敏锐发现每一个隐患,体现在他的“柜子一拍,难题解开”。他用敬业严谨的价值观,把电工工作做到了极致,供电技术于他,也不再只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一门值得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的工艺。他用这样的精神服务着地铁的安全平稳运行,也便利了乘客的出行。这样的工匠精神,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而是一种包含了执着、责任、奉献等等内涵在内的难能可贵的品质。(郭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