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9名陌生热心人接力送药到沪上

15.12.2014  18:53
  849公里,是从武昌开往上海虹桥D3024次列车的总里程数;0米,是沪汉两城好心人心与心的距离。 为了救治一位素不相识的上海淋巴瘤患者,武汉博士潘玲免费提供了一种价格堪比黄金的胶原酶药品,光谷一家公司的老总王先生将药送至武昌火车站。经过一名乘客的提醒,加上站方3名工作人员协调,装有药品的保温箱成了D3024次列车上的特殊“乘客”,在列车长娄小燕一路护送下,药品安全送抵上海。 昨天上午11点,药品用在了上海患者的治疗中。 10日13∶10 前天下午1点10分,光谷一家公司的老总王先生为了给公司招一名财务总监,第一次在自己的微信群中发布招聘信息,并附上了工作地点:武汉。仅仅过去20秒,一条回复出现在王先生的手机屏幕上:“您在武汉吗?如果您在武汉,能帮我一个忙吗?” 经过简短的交流,王先生得知,向他求助的是来自上海的张女士。张女士的父亲刚刚完成了淋巴瘤的切除手术,现在上海的一家医院做后续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急需一种美国罗斯公司生产的,能将癌变的淋巴细胞变为正常细胞的胶原酶,而且这种酶必须在10日当晚运抵上海,第二天要用于治疗。 如果没有这种酶,张女士的父亲就有生命危险。不巧的是,这种能吞噬淋巴结的胶原酶在国内比较少有,医院和患者家属在上海也没找到。幸运的是,从美国归来,正在和武汉中南医院合作进行试验的潘玲博士手中就有它。 张女士说,已经和潘博士取得了联系,3克这种试剂也在试管中备好,只需要一个人将它送上开往上海的列车,张女士前往火车站接站,胶原酶便能挽救父亲的生命。“求您帮我把胶原酶送上车,帮一帮一个可能要失去父亲的女儿。”张女士向王先生求助。 10日14∶00 借车奔向医院取药护送 下午1点17分,王先生让朋友刘先生开车来接自己。下午1点20分,他上车向武汉中南医院奔去,王先生说如果不是刚刚来武汉工作一年,没办法自驾前往医院的话,他也不想麻烦别人。 珞瑜路上有些拥堵,车子走走停停。为了能够尽快赶到中南医院,王先生和刘先生在确保其他车辆安全的情况下,打开双闪,一路以较快速度向前。下午2点21分,车辆停在医院门口,王先生打开车门向潘博士的实验室跑去。 在潘博士及其学生的帮助下,王先生顺利拿到了刚刚从-80℃冰柜中取出的胶原酶,装入满是冰块的保温箱,回到车上,此刻时针已经指向了下午2点43分。 王先生原计划让胶原酶搭乘下午3点01分从武汉至上海的G600次高铁。但由于时间紧迫,他不得不临时更改计划,改道前往武昌火车站,争取能赶上下午3点50分发车的D3024次列车。 10日15∶00 为保药效免于X光机检查 下午2点50分,王先生赶到武昌火车站。没有车票,无法进入火车站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心急,加之车站入口处的人山人海让王先生手足无措。这时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得知王先生的情况后,走过来主动告诉他可以先前往售票处,换取一张临时进站卡,待进入车站后再向工作人员求助。 进入车站后,如何通过安检成了王先生的第二道难题。由于取胶原酶时,潘博士反复嘱咐,胶原酶不仅需要保持低温,而且不能够受到类似X光等射线的照射,以免酶失去活性,从而没有了疗效。 怎么办?离D3024次列车开车的时间越来越近,王先生尝试和安检员进行沟通,但安检员不同意药品不过安检就进入车站。王先生拿出张小姐用微信发来的一张照片,这是由解放军总医院开具的药品清单。在开箱检验确实为药品后,终于能免于X光机检查。 事后,王先生回忆起这一过程,对于安检员的做法仍赞不绝口:“坚持原则,又能给予人文关怀,我感到很温馨。” 10日15∶47 发车前3分钟药品上车 下午3点20分,王先生进入车站后,来到了武昌火车站的“580服务台”,值班站长徐芳、工作人员黄静雅热情地接待了王先生。在了解情况后,他们先是安慰王先生不要着急,徐站长又急忙联系上了正在站内流动执勤的领班乔云霞。 乔云霞跑到服务台,了解情况问清车次。在和潘玲博士取得电话联系,确定药品无危险后,她带着王先生登上了D3024次列车。在车厢中,乔云霞向列车长娄小燕交代了情况,娄小燕当即将装有药品的保温箱放进了自己的行李箱中。“放心,我们一定完好无损地将它带到上海。”此时距离列车开车只剩下3分钟。 下车后,乔云霞提醒王先生和张女士取得联系,告知药品所在的车厢号。“临走时,我向三位工作人员要电话,想表示感谢,她们都说是小事。”王先生说。 “580服务站”谐音于“我帮您服务站”,是武昌火车站的拳头服务品牌。 10日22∶00 9人接力药品抵达上海 前天晚上10点09分,D3024次列车顺利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张女士来到站台,从娄小燕手中接过生命试剂。 昨天上午11点,试剂被医生用于正常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 张女士说,因为医院找这种胶原酶也很突然,找到后,如何从武汉迅速送到上海来,也是一个大问题。前天早上一开始也拜托过许多人帮忙,但收效甚微,不想只是微信中的一句问询,却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 张女士说,在得知胶原酶走过这一被爱心铺成的道路后,她深切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与友善:“这个事情我们会记得一辈子的。” 让我们也记住这9位热心人:潘玲博士、王先生、刘先生、中年男子、安检员、徐芳、黄静、乔云霞、娄小燕。 见习记者姚传龙 实习生刘展 国内无法生产 价格堪比黄金 前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潘玲博士。潘博士说,美国罗斯公司的这种胶原酶堪称比黄金还要昂贵。目前这种胶原酶国内无法生产,在国际上也只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其中质量最好的就是罗斯公司的,其价格昂贵可想而知。但潘博士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而是无偿赠予。“生命重于泰山,我也只是给了他们这么一点点而已。”这位56岁的武汉人面对采访时,总在强调“一点点”。 对于这种胶原酶的珍贵性,潘博士解释,张女士父亲之前已经将癌变的淋巴细胞取出,现在就需要这种胶原酶,通过培养,将癌变细胞变回正常的淋巴细胞,再注入体内,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而在国内,利用细胞治疗癌症的技术,潘博士称得上是首屈一指,正因为这样,张女士一直关注潘博士的行程,确定其回国后,半夜3点和潘玲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对于潘玲,本报并不陌生,去年10月24日,本报报道了潘玲博士团队在东西湖建湖北第一家细胞治疗肿瘤研发中心的事迹。 仗义的武汉人 从不令人失望 林坤 千里寻药,事出突然。一边是命悬一线的等待,一边是陌生人的信义托付。张女士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互不相识的武汉人身上,武汉人果然没有令她失望。 仗义是武汉这座城市的世俗精神,作家方方甚至写道,“武汉人对你好,可以不惜为你的事丧失原则”。这种性格体现在这场珍贵药物的爱心接力中,给人最明显的感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以及特事特办的变通性。急他人所急,在种种限制中积极寻找最人性化的解决方式,是武汉人的内心被打动之后最普遍的反应。 社会学里,有个“六度分隔理论”,大意是说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平均通过六个人的间接联系就能产生关联。张女士从求药、获赠、取药到送药的过程,差不多就是这一理论的演示。只不过这组临时的人际关系,并不包含任何私人情谊,全靠大家对生命的呵护与助人为乐的公义来维系。 这样的维系越多,便越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加上武汉特有的地域性格,我们将会感到共同体式的存在,不再陷入孤单无助之中。 (来源:《武汉晚报》2014年12月12号第六版)

护眼灯能防近视?专家称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更有效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晗)“智能数码LED灯”、“无Wuhanw.Com.Cn
实习医生会诊酿事故 副主任医师被追究刑责
陈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Wuhanw.Com.Cn
小伙考后彻夜聚会晕在KTV 脑电图检测为癫痫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廖燕 李锐)考后忙于Wuhanw.Com.Cn
牛奶又香又浓才是好奶? 专家:特浓是噱头
    最近有网友在网上晒帖,称喝国外的牛奶,Wuhan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