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宋恩峰为患者设“垫钱金库”

11.10.2014  13:18

10年前,宋恩峰看到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因为差钱而不敢抓药,他主动垫付了80元钱。从那以后,每看到患者在缴费窗口前徘徊,他都会主动询问“差不差钱”……为此,宋恩峰还专门辟出一个抽屉设立“垫钱金库”,里面放着一沓10元、50元面值的钞票,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患者。

10年前首次垫出80元药费

患者临终嘱咐家人要还钱

肺癌晚期患者临终嘱咐妻子,一定要还上宋教授垫的80元钱。

宋恩峰每次出门诊,第一件事就是往右手边最上一格抽屉放一沓10元、50元面值的钱,这是他专为差钱患者设的“小金库”。

宋恩峰说,10年前一位肺癌晚期患者触动了他。2004年春节前最后一次门诊,病人特别多,中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他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一个瘦得皮包骨的中年男子走进诊室,欲言又止。

你不是第一个看的吗?怎么还没走?”宋恩峰很诧异。中年男子说他是从十堰赶来的,当天开了300多元的药,刨去回家的路费,药费还差80元钱,他想让宋恩峰少开一个疗程的药。

反正我也活不了几天了,少一副药也无所谓。”男子哀求着让宋恩峰改处方。宋恩峰仔细看了几遍药方,患者已经是肺癌晚期,任何一味药都不能少,否则可能熬不过春节。

宋恩峰思索片刻,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元钱递给他:“复诊时还给我就行。”但男子坚持塞给宋恩峰20元钱,说这样心里踏实。

此后好几个月,宋恩峰都没再见过这个患者。没想到一年后,患者的妻子来了,说丈夫临终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还上宋教授的钱。

这位肺癌患者让宋恩峰很受触动,“我的病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习惯带现金,有时候会因为差个百八十元钱拿不成药。”之后,宋恩峰就设了这个“小金库”。十年了,他的诊室换了好几个地方,但是“小金库”一直都在,解了200多名患者的燃眉之急。

经常主动询问“差不差钱” 

大医院专家被称作“村医

65岁的李萍也在高冬梅所说的QQ群里。“大医院里的‘老村医’”这个称谓就是她和群里其他病友给宋医生取的。她说,宋主任虽是大医院里的专家,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就像是村里的村医一样和蔼可亲。

宋恩峰也给李萍垫过钱。李萍得肺癌有两年多了,放疗后身体特别虚弱,所以经常到宋恩峰这儿开些中药调理。一个疗程7副药,两三百元钱。李萍家离医院有点远,要转车,怕路上掉钱,每次看病,她最多带300元钱。

今年清明节前夕,李萍照例来开药,突然想起清明节要回咸宁老家待两个月,她便让宋恩峰多开一个疗程的药。划价后,她傻眼了,要400元,可她只带了300元钱。

我年纪大了,只晓得用存折,平时也不会把存折带在身上。”昨天,李萍说,她当时站在收费窗口前踌躇了差不多一刻钟。回去拿钱,一来一回要两个小时,实在不想折腾;不拿,意味着回咸宁后就得停药一个疗程。想来想去,她决定改天再来抓药。

中药房的收费窗口正对着宋恩峰的诊室,看到李萍在窗口前徘徊,宋恩峰主动上前询问:“是不是差钱?”追问下,李萍不好意思地道出了原委。

宋恩峰二话不说,回到诊室拉开“小金库”,从里面拿出200元钱:“你家太远了,我先帮你垫上。

李萍之前听过宋主任帮患者垫药费的事,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她还是很感动:“现在朋友间借钱都要犹豫下,何况是没有深交的医生!

两个月后,李萍从咸宁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医院还钱。哪晓得宋恩峰以为是要塞红包坚决不肯要。“当时没打借条,他都忘了借我钱的事了。

患者借30元钱还50元话费

宋恩峰坚持“找零”20元

在高冬梅眼里,“垫钱”这种事只可能发生在村医身上,“村医和村民之间彼此熟悉,大医院里的专家每天看百来号病人,病人来自四面八方,不还钱怎么办?

可宋恩峰从没担心过这个问题,他平时喜欢读中医古书,历代中医名家们悬壶济世的故事深深影响着他。“患者信任我,才找我借钱,他们把命都交给我了,借点小钱不算什么,只要病治好了一切都不成问题。”宋主任这样阐述他对医患关系的理解。

事实也是如此。55岁的郭佳是宋恩峰的老病号了。一次借了宋恩峰30块钱,由于家住襄樊,来趟医院不容易,便给宋恩峰充了50元话费。

宋主任坚持要还20元钱给我。”昨天,郭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后来她去医院复查,宋恩峰坚持要“找零”,她不肯要。当时宋恩峰口头上就没再坚持,可是第二天,郭佳就收到一条充话费20元的短信。

不抽烟不喝酒步行上下班

10年间垫出2万多元药费

今年28岁的梅莎莎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主治医师。从2010年开始,她一直与宋恩峰一起上门诊。她说宋主任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堂堂一个科主任,连车都没买,每天步行两公里上下班。

宋主任每次门诊都特别忙,一天至少要看100多名患者,只要察觉到患者差钱,他就会主动垫钱。少则三五十元,多则两三百元。”梅莎莎说,虽然给每个患者垫的钱都不多,但加起来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记者一再要求下,宋恩峰粗略统计,10年大概垫了2万元钱,其中绝大多数都还了。

作为医生,最基本的职责是为病人解除病痛,而能像宋主任这样帮助病人,给予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温暖。这种把病人当亲人的做法让我感动,更让我们这些刚从医学院里走出来的医生钦佩。”梅莎莎说。

对话宋恩峰

“垫的不仅是药钱,  更是医患信任”

记者:坚持十年为患者垫钱,很不容易。

宋恩峰:我只是垫钱,不是捐钱。他们把命都交给我了,垫点钱不算什么。

记者:你不怕他们不还钱?

宋恩峰:给他们垫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让患者感觉到我是把他们当亲人看,将心比心,不会不还的。

记者:其实可以打个欠条或者立个字据。

宋恩峰:我觉得我垫的不仅是钱,更是医患之间的信任。来我这看病的多数是肿瘤患者,很多都是看了西医没有效果才找到我,许多患者时日无多,我希望在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多感受一些温暖。

记者:患者都称您是“老村医”,您怎么看?

宋恩峰:只要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叫什么都行,其实大医院的医患关系本应更和谐。这些患者经受过放疗、化疗的痛苦,奋力求存,有些身体都很虚弱了,来看病时还要捎些自家种的菜、鸡蛋来,就像走亲戚一样。那时候,我觉得心里也很温暖。

http://whwb.cjn.cn/html/2014-10/07/content_5375213.htm

(稿件来源:《武汉晚报》2014年10月7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