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推行新型城镇化 百湖之城力争骑行15分钟可见湖

24.11.2014  12:00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胡勇谋 通讯员何灵聪 实习生唐瑞峰)武汉将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昨日,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出炉,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展开研讨。

  目前,武汉市城镇化水平已经跨越70%的门槛,下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将超越数量增加,成为城乡发展的主要目标,打造全域一体、全民共享的城镇化。

  按照规划定位,在城市布局方面,将着力提升武汉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凸显“百湖之城”生态景观特色。建设绿色人文品质之城,构建10分钟畅达的绿色公园系统。还湖于民,构建15分钟可达的生态公园系统。建设以湖为核心的生态公园,形成骑行15分钟可见湖的都市新景象。

  专家称,构建起匹配城镇化就业需要的产业布局体系尤为重要。规划决定,实现武汉都市区扩容提升,转变武汉目前大市域、小都市区的空间格局,借鉴国外都市区发展规律及上海、南京、广州等都市区建设经验,扩大武汉都市区至50公里半径范围,实现全域都市区化。提升新城发展水平,重点打造小城镇组群与乡村综合社区,将孝感、汉川、鄂州、咸宁等邻近区域纳入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范畴。

  按照规划,武汉将差别化推进四类人口市民化。率先推进长期在汉居住就业、具有较强市民化意愿的稳定性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福利,鼓励其通过补缴社保费用、提供财产证明等方式落户武汉。为城镇化能力较强的外来务工人口提供获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便利,鼓励高学历、高技能、具有较强城镇化成本支付能力的人口通过技术技能入户、特殊人才入户、高学历入户、高投资纳税入户等市场化方式落户武汉。逐步尝试探索市内农村转移人口通过自发调整宅基地使用权或农地经营权等方式对接各类市民化保障,获取融入城镇就业生活的初始资本的机制,通过新城区城关及重点镇村建设为市内转移人口平稳实现城乡过渡提供载体。为市外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转接预留接口,鼓励其通过长期稳定在汉居住、就业获取享受公共服务资格。

(编辑:叶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