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征集2015年十件实事 “缓解出行难”4年居首位

20.10.2014  12:07

  武汉市征集明年十件实事 热心市民参与验收今年落实情况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王荣海 实习生杨璨)你希望武汉市政府明年为市民办哪些实事?受武汉市政府委托,今日起,本报开展“我向市府提建议”活动,欢迎广大市民通过本报热线电话、邮箱、微博和微信平台出谋划策,为明年“十件实事”的确定提供决策参考。提供优质建议的市民还有机会成为本报推荐的“热心市民”,和市长一起现场验收今年十件实事的完成情况,零距离向市长提出建议。

  今年“十件实事”的征集范围包括五大版块:群众基本生活,涉及交通出行、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社会治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帮扶等方面;公共服务,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文化等方面;人居环境,涉及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环保、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其他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

  即日起至11月10日,读者可通过四种方式提出建议和意见:热线电话:027-88567223(上午9时-下午5时);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征集结束后,本报将对市民建议进行整理,提交武汉市政府,并摘取部分刊登。

  自2003年起,本报连续12年开展“我向市府提建议”活动,共向武汉市政府转交市民建议一万多条,每年确定办理的“十件实事”,有的直接出自本报读者的建议。

   今年十件实事完成大半 市民欣喜变化期待来年

  今年十件实事落实进展情况怎样?据武汉市政府督查室通报,截至本月15日,十件实事的48项责任事项中,已有28项完成或基本完成,其余20项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将于年底前如期完成。

  十件实事办理效果如何,市民最有发言权。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三镇,收集市民意见。多数市民表示,十件实事的落实,让出行更便捷、环境更整洁、生活更美好,期待明年的十件实事继续紧贴民生,更好地服务市民。

   ●改善交通出行

   15条微循环公交全部开通

  “现在有了3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去地铁站更加方便了。”昨日,家住金银湖片区的汪程程对记者说。今年7月,356路微循环公交线路开通,加上此前开通的318路、339路,金银湖片区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武汉市承诺,今年开通15条微循环公交线路,目前已全部完成,共增加中型公交车辆200辆。

   ●改善市容环境

   265个社区年底整治完毕

  江汉区耕辛里社区居民张女士说,以前小区电缆线凌乱不堪,就像蜘蛛网。今年,武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耕辛里社区架空管线得到整治。

  武汉市承诺,今年连片整治265个社区、60条主次干道架空管线容貌。目前已完成222个社区、51条主次干道的整治,其余社区、主次干道的整治正按计划推进,预计12月上旬全面完成。

   ●强化养老服务

   居民基础养老金提至144元

  今年是62岁的刘志生领取养老保险金的第二个年头。他说,武汉市连续两年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列为十件实事之一,让他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

  武汉市承诺,今年上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20%,由去年的120元增加到144元,从1月1日起补发,4月底前已足额发放到位。

   ●提升教育医疗水平

   18家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

  “有了就诊‘一卡通’,看病方便多了。”69岁的汪婆婆说,政府实施公立医院就诊“一卡通”,为市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武汉市承诺,实施市管公立医院就诊“一卡通”,实现群众就诊检验检查结果互通共享。目前,已有18家联网医疗机构实现跨院就诊“一卡通”。

   ●实施文体惠民

   11家景区设立免费开放日

  “设立免费开放日,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到新城区参观。”武汉市“布衣参事”胡全志说,政府可鼓励更多景区参加免费开放日活动。

  武汉市承诺,在新城区部分风景区设立免费开放日。今年5月19日国家旅游日,黄陂区、蔡甸区、新洲区等新城区的11家旅游景点落实免费开放日活动,共接待游客近6万人,免费金额超过240万元。武汉市还确立每年5月19日为新城区部分景区免费开放日。

   ●加强扶残济困

   贫困残疾人免费乘坐地铁

  “免费乘坐地铁,减轻了我们贫困残疾人的负担。”江汉区耕辛里社区盲人朱勃,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对这一惠民政策感受颇深。

  今年,武汉市把贫困残疾人免费乘坐公汽、轻轨、地铁、轮渡列入十件实事。公汽、地铁运营企业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首批6164张贫困残疾人免费乘车卡已发放到位,第二批3583张正在制作,并将贫困残疾人免费乘车卡申办与年审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便利群众生活

   免费发放居住证29万余张

  来自宜昌的郑瑛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居住近7年,却一直没有武汉户口。今年,为了考驾照,她在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办理了“武汉通”式居住证,在武汉一所驾校报了名。

  今年,武汉市承诺为流动人口免费发放30万张“武汉通”式居住证。目前已发放292778张,完成目标任务97.6%,其中,青山、汉南、江夏、黄陂、新洲、水上等6个公安分局完成全年目标。

   ●强化食品安全保障

   设立64家小餐饮便民服务区

  前日中午,记者在武汉大学工学部农贸市场看到,这里的美食街已与生鲜蔬菜区域分隔开,熟食门点安装了玻璃门窗,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买菜的朱阿姨说,一年前,这里的早点摊、熟食摊都分散在市场里,敞着出售。市场经过改造后,既卫生又整洁。

  武汉市承诺,今年在学校周边、集贸市场周边、老旧社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规范、设立小餐饮便民服务区50个。目前已设立64个。

   ●改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

   已投入近亿元改造老旧社区

  武汉市承诺,今年持续推进100个老旧社区“幸福社区”创建工作,重点完善社区道路、排水、二次供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截至9月底,已投入资金9800万元,完成进度82%。共维修破损路面64327平方米,改造疏通下水管网37186米,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053家,组织文化活动974场。全市社区及所辖单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改造116所农村学校食堂

  武汉市承诺,今年改造116所农村学校食堂和55所农村中小学厕所。截至目前,116所农村学校食堂改造已完成设施配备招标,与厂家签订了协议,9月22日开始配送,预计10月底完成配送工作;55所农村中小学厕所改造,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