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商学院校企联姻无缝对接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

19.06.2015  13:59

    新华网武汉6月19日电(记者 方政军 通讯员 狄奥 蓝静)把课堂和实验室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记者在武汉工商学院和相关企业现场采访后的真实感受。

    作为湖北省省属本科高校之一,该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国内外大型企业、国(境)外知名大学等200多家单位构建开放式合作办学平台,积极推动“校企联姻”,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人才链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探索学校企业合作机制,实现校企融合、无缝对接,近日他们又与江苏红豆实业公司、保利(武汉)物业管理公司、瑞达期货股份公司、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等29家企业现场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学生到工厂实习半年到一年的的同时,同时在教室轮流上课”。武汉工商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许榕在浙江省嵊州嵊新污水处理厂这样向记者介绍。这个拥有100多个座位的教室是该厂今年初新建的,专门为武汉工商学院实习的学生上课而准备,学生在实习的同时可以进行‘零距离’理论学习。

    新华社记者看到,该校实验教学中心环生分中心一楼是校企共建的高模拟仿真实验室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所有的实验设备都是模仿污水处理实际应用而设计的;二楼到五楼都是学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博士工作室,用于学生的实验实训;六楼则是君集公司的研发部以及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校企共建实验室等。“学生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企业研发部都在一栋楼里。”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士筠介绍道。

    “我们将工厂实验室建在学校,将学校教室搬到工厂,就是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许榕教授认为,校企时空距离缩小可以让学校的师生边学边用,也可以让企业的技术和学校实验室的技术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深度、快速融合。

    许榕教授是君集公司首席专家,也是该校的企业导师,他被聘为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后,经常来校作学术和技术讲座,指导实习生。作为公司首席专家,许榕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由他领衔的研发团队获10多项污水处理发明专利,主持设计了浙江嵊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等10多个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得到中国工程院主持的国家级鉴定,而这些经验和经历对在校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许教授很少讲理论知识,总是结合自己在污水处理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向我们讲解他是如何运用技术将污水一步步变成清泉的,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技术的神奇魔力,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该校环境工程专业2011届毕业生蔡光禄说,与他一样,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不少学生就是因为聆听了许榕的讲座而对环境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该校专业导师也通过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到企业带实习生、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双师型”能力。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承睿带领师生科研团队通过研究项目的锻炼,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他一口气发明了3项污水处理专利。“我将我学到的技术应用于教学,学生们才能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徐承睿说。

    如今,湖北君集公司的技术骨干有10多人都是武汉工商学院的毕业生。“学生都是校企共同培养的,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我们用起来既顺手又放心。”许榕说道。在这样的氛围下,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的理论水平、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曾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全国二、三等奖,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产教合作要想深入持久,应当是既能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和产学研合作,又能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该校科研部部长刘春深有感触。他介绍,该校充分利用投资方的产业优势,以学校与投资方下属的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武汉家事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试点,搭建以项目为导向的校企协同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校企协同攻关机制。

    该校董事长彭秀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2013年,由武汉工商学院牵头,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建设的工业废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协助君集公司完成了多个重大污水治理项目,研发了多项应用范围广、应用效果显著的生物技术,共获12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科利尔(KIC)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被评为2011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2015年,许榕团队研发的多项创新技术及集成工艺建成的嵊新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劣五类工业污水15万吨,处理后的水达到了地表三类水标准,质量远超一级A标准,而且成本不到2元钱。该组合工艺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等专家今年元月份鉴定,一致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起国内同行重视。

    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张金隆和党委书记陈伟介绍,该校“现代物流与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属于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学校与武汉家事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该中心协助家事易公司解决了多项物流冷链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难题,获3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武汉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该基地还是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责任编辑 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