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见证 武汉屹立:记7.6暴雨袭城这一天
7月7日,新华路积水已退去,交通恢复正常 记者李葳 航拍
7月6日,暴雨积水中的新华路 记者胡九思 航拍
生活在武汉的人们,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城市事件:
7月5日夜到6日凌晨,电闪雷鸣,连续五六个小时暴雨不止,很多人从睡梦中惊醒。
如果说前几天连降几场暴雨,还让一些人怀着一点体验“看海”的轻松,这一夜整晚未停的豪雨,则让人感受到巨大的不安。一早醒来,眼前是被淹没的道路,手机上充斥着“城市瘫痪”的字眼。
然而,我们的城市挺立着,经受住了考验。
到了下午、晚上,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走向街头,“清爽”甚至“干爽”,可能是大多数生活在武汉的人们的最大感受。
朝暮之间,城市的表情、市民的心情迅速反转。
从指挥部到城市的每一个岗位,城市在高速运转
从6月30日20时至7月6日10时,武汉7天里遭遇560.5毫米降雨量。这突破了江城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这是一个历史记录。
7月5日至6日的暴雨,是这一轮暴雨最后一场剧烈叠加。时间长、强度大、缓冲时间短,这座城市处在十多年未有的艰难时刻。城市经历了历史性的一天。两江水位超警戒线,市内暴雨造成大面积渍水。
6日清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省委书记李鸿忠陪同下来汉指挥防汛抗洪,也走进了雨中的武汉。
从前晚到这一天凌晨,市民的手机上已收到了至少三条暴雨预警,最高级别为红色。中心城区保畅通、保安全,市委市政府指令清晰明确。
近年成网的武汉地铁,暴雨中益显中坚作用。在持续降水一个夜晚后的6日,武汉地铁运送了80万人次,“站住了脚”。地铁4号线中南路进水,市委书记阮成发来到现场,要求全力重新开通,地铁渍水不能简单关停,“关一个站点就多一个堵”。当日10时,地铁中南路站点恢复正常。地铁梅苑小区站和武昌火车站站,也出现进水状况,当日11时和15时分别恢复。这一天,武汉地铁正点率达99.8%。为此,地铁用上了1542台泵组、90台可移动抽水泵、防滑地毯、沙袋沙包和吸水膨胀袋,所有地铁人都在超负荷工作。
长江隧道,城市交通另一条主动脉,6日凌晨局部进水。经2个小时惊心排渍,到早上8时恢复主线交通。12时左右,最后两个进水的匝道也畅通无阻。
在城市的深处,38处主要泵站以及庞大的地下水管网,发挥了作用。这些泵站,总抽排能力970立方米/秒,每日可以抽排1亿立方米的水,相当1个东湖的水量。
工作人员胡金山24小时值守在常青泵站。胡金山说,6日凌晨的特大暴雨导致进水渠水位暴涨,泵站23台机组开足马力,确保了水位“一直处在18.5米左右”。
近几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罗家港、沙湖港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已完工,新增抽排能力每秒236立方米。东沙湖水系系统、机场河系统的排水能力,都大大提升。
无论雨势多大,都要确保发挥国家枢纽城市功能
武汉是九省通衢,国家重要枢纽城市。货如轮转,人如潮涌。7天的暴雨里,大多数人除了有过打湿裤腿和鞋子的经历,多数时候工作和生活一如往昔。
早在汛期未到之时,人们已听到了一遍遍消息:今年可能发生大汛。汛期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首先明确,要尽最大努力坚守武汉的国家枢纽城市功能,维持城市大动脉畅通。
7天下来,武汉国家枢纽城市功能稳固发挥。
从7月1日,距离武汉天河机场3公里的涵洞渍水,80台大公交车转渡旅客。次日,机场通道恢复正常。5日晚至6日凌晨再遇彻夜强降雨,机场线如常通行,市内连通机场的干道保持畅通。机场工程前线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高宝才告诉记者,这里整个区域连日布置了近200人应急抢修,很多工作人员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6日凌晨4时,此处道路渍水达15厘米,当时组织了500多人的抢险队在下穿通道区域抢排。6时30分进出机场车辆恢复正常通行。这一天,截至16时,天河机场共执行进港航班205架次,仅22架次航班取消。部分航班略有延误,总体起降正常。
三大火车站也确保了乘客“来得了、走得顺”。武昌火车站一度出现大面积列车停运和晚点,西出站口因渍水关闭。该站启动应急预案,临时增加一倍人力,6日共发送旅客5.1万人,只较平日减少9000人。汉口火车站在遭遇水情最严重的一夜之后,没膝积水,两小时就告退去。6日仅有3对开往荆门方向的列车停运,客运量6.5万人次,与日常持平。昨日下午4时,广州来汉的张明华从武汉高铁站出站,明媚的阳光,整洁的站台,让他很难相信这里是新闻中内涝受灾严重的城市。
武汉是江防重镇,两江防汛必须万无一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一再强调长江汉江是防汛主战场,必须严防死守。市长万勇要求把长江干堤安全放在防汛第一位。6日,暴雨袭城这一天,阮成发在多处查看市内运行,又在武昌、硚口、汉阳等地检查江防。万勇在全市长江干堤最长的汉南区深入一线,检查工作。这一天清早,阮成发、万勇向总理汇报了武汉防汛情况;这一天夜晚,他们在市防汛指挥部召开了视频会议。
一座被赋予了“祖国立交桥”功能的城市,一座作为长江防汛重镇的城市,首先就要履行好国家责任。这是武汉在暴雨袭城之时的行动。
这是千万武汉人共同战斗和见证的一天,暴雨可以一时淹没道路,但不能让城市失去运转能力
一周降下常年约半年的雨量,这一轮降雨中的前几次,之所以还有人能够处变不惊地调侃“开动看海模式”,正在于近些年城市防水抗灾能力给人的信心。但5日夜至6日凌晨那场暴雨,虽然令人心惊,但也没有能让这座城市“脱序”。
维持武汉都市如常轮转的推手,是坚强有力、淡定周密的防汛抗洪指挥系统,是武汉历年对水利建设和防汛排涝设施有效投入。
市防汛指挥部,有党政主要领导坐镇。6日暴雨趁夜袭城之时,防汛指挥部立即启动了城市排渍Ⅱ级应急预警响应,16个区指挥长第一时间到区调度指挥室调度,集中力量,保障城市安全。
市交管局、水务局、城管委全员上岗,城投、建委等部门,落实隧道、深基坑等关键部位应急措施。交管局在大雨和渍水中采取了打开隔离栏等多项变通措施,让车辆更加方便地调头,让行人尽量方便地通行。
在这场漫长的豪雨中,武汉千百万人加入到排渍和救援大战中。志愿者在渍水路段搀扶他人,各种涉水器具加入了运送,临产的孕妇在警察、邻居和素不相识的市民帮助下顺利到达医院,家中受渍的瘫痪病人在社区群干和居民帮助下转移。大雨中,这座城市也爆发出夺目的守望相助的光彩。
从小就在江边长大的老武汉居民谭世平说,印象中记事以来,这么大雨还是第一次见到,半夜被雷惊醒几次,又怕内涝,又担心洪水,中午特地来看江水涨了多少。听工作人员说江水离地面还有几层台阶的距离,主干道多条交通也得到恢复,心里放心了不少。
武昌居民吴先生表示,以前汪家墩一带遇雨就淹,积水好几天不退,“这次大雨早上停,积水中午就不见了”。
在台北路工作的刘先生说,武汉这几年渍水确实在中心城区有了很大改善,“3年前一场大雨,2天后去上班,不想路上掉进水坑,狼狈不堪”。这次雨下得更大,但他当天下班时就不用再趟水,“洒水车已开始清理路面”。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各地菜市场、超市,发现市面上的供应十分充足,价格上涨也不多,市民餐桌无忧。
这是一次非常的经历,既验证城市的底蕴,也促成城市的成长
城市如人,总是在经历中成长,一些重大事情,经历过和没有经历过,大不一样。暴雨袭城既验证了城市的底蕴,也将促进城市的成长。
至7日,全市中心城区渍水点已从高峰时段的162处,降至11处。全市逾93%渍水点已经消退。 “中心城区要保畅通保安全,力争做到不渍水、少渍水,主干道渍水不超过24小时”,在6日暴雨袭城中,我们做到了。但我们仍然不能为那剩下的7%而释怀。为了那7%,这座城市仍在努力。
在这11处渍水点中,汤逊湖及南湖周边区域有8处。该区域汤逊湖泵站为雨水渍水唯一出江通道,本轮降雨以来一直满负荷运行抽排,但因主要调蓄河湖水位几乎与路面持平,造成周边地区渍水消退缓慢。今年这里已进行了多项准备,如大小南湖连通,南湖连通港疏浚,南湖库容提前预备等。此时,渍水点的抢排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此次罕见强降雨中显现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的治理。
城市如人,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但每一次非常的经历,收获的都不只是某件事、某类事的经验,而是全部阅历和经验的一部分。暴雨过去,暴雨中这座城市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既是一份发展中的收获,也是留下来的珍宝。记者刘功虎 张晟 王亚欣
责编: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