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武汉学艺 苏丹杂技演员 回汉“探亲”

29.07.2015  19:09

长报讯 记者王娟

武汉国际杂技节,从来不缺乏国际友人的关注。但在昨晚的杂技节开幕式上,一批特殊的观众吸引了很多人的视线。他们戴着头巾身着长袍,却讲着一口流利的武汉话,让人吃惊。记者了解到,这些客人来自苏丹国家杂技团,他们上世纪70年代曾到武汉接受杂技培训,这次受武汉市邀请在杂技节期间回汉“探亲”。

今年52岁的萨那·穆罕默德,曾经两度来汉学习。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汉是在1971年,在武汉呆了整整三年,学会了车技等多种技艺。1978年,他再度来汉,身份已经从学员变成了教练。“因为有武汉的帮助,苏丹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有杂技表演的国家。”说着说着,萨那突然冒出了一句非常地道的武汉话:“冇得!你知道吗,这是我说得最好的一句武汉话,因为跟我的名字穆罕默德很像。

萨那透露,这次回汉“探亲”的苏丹演员共15人,抵汉的第一站就是回武汉杂技团的老练功房看看:“快40年了,当我走进去,差点流下眼泪。”他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黑白照片给记者看:“这些都是武汉杂技团的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为此,他这次特意带来了苏丹特有的权杖、画、盘子等礼物送给武汉人。记者看到,盘子上还用中文镌刻着“祝武汉杂技团繁荣昌盛、中苏人民友好”等字样。

萨那忍住了眼泪,但54岁的萨鲁瓦·穆特瓦利没有忍住。当初来汉学艺时她还是个小姑娘,这次来汉,她的儿子都已经是20出头的小伙子了。“我常常跟人家说,我的爸爸妈妈一个是苏丹人一个是埃及人,但我身上还流淌着中国人的血,那是我在武汉时生病输的血。这次来看到武汉变化这么大,这么漂亮,我真是太高兴了!”萨鲁瓦的儿子虽然没有练习杂技,却跟着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此次作为翻译随行:“我要来武汉,看看我和妈妈的中国老师!

随后,记者了解到,今后武汉将和苏丹国家杂技团再度合作组织交流活动,帮助苏丹培养杂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