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获得水文科学最高国际奖

08.12.2015  19:21

1975年8月,河南发生洪灾,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那一场大雨夺取了2.6万同胞的生命,我的心被深深触动”。夏军说,因为这次事件,他意识到水利工程、水库大坝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决定以后要研究水文学及水资源。

怀揣着投身水利建设事业的理想,1978年,夏军考取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河流工程系陆地水文学专业首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此与水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学习环境比较艰苦,校园里只有一台TQ16电子计算机,研究生必须排队才能用得上。为了把握难得的使用机会,夏军常常通宵不睡觉,拿着成堆的数据,守在计算机旁一算就是一整夜。他说,那时的自己用“沙袋子精神”鼓励自己——只有承担更重的任务、更大的压力,等卸下沙袋时才能走得更快,跳得更高。凭借着勤奋刻苦的科研精神,1985年,年仅31岁的夏军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

1989年,夏军分析了全球60多个流域世界范围资料,首次提出了水文系统时变增益的非线性机理,建立了水文时变增益系统模型(TVGM),解决了水文非线性理论中“复杂关系中找出简单关系”的科学难题。该成果在中国淮河、长江、黄河以及中国西部新疆塔里木等河流域得到示范性应用,使得曾经多次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淮河干流,事故概率减少了75%以上。2014年,夏军获得了水文科学领域的最高国际奖项——“Volker”奖章,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记者胡琴沁  通讯员吴江龙  刘嘉梅  陈欢

http://cjrb.cjn.cn/html/2015-12/08/content_5493338.htm

(稿件来源:《长江日报》2015年12月8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