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武汉城市圈 “1+8>9”能否实现?

05.12.2021  14:21
武汉城区鸟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 新浪湖北
我省首条跨市地铁线路——武汉地铁11号线(鄂州)葛店南站。自1月2日开通运营以来,该站总客流量已接近300万人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产启斗 摄) - 新浪湖北
十问武汉城市圈 “1+8>9”能否实现? - 新浪湖北
十问武汉城市圈 “1+8>9”能否实现? - 新浪湖北
十问武汉城市圈 “1+8>9”能否实现? - 新浪湖北
十问武汉城市圈 “1+8>9”能否实现? - 新浪湖北
十问武汉城市圈 “1+8>9”能否实现?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来源: 湖北日报

武汉城区鸟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我省首条跨市地铁线路——武汉地铁11号线(鄂州)葛店南站。自1月2日开通运营以来,该站总客流量已接近300万人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产启斗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成熔兴 李墨

  [阅读提要]

  2021年前三季度,武汉城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

  这片英雄的土地,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已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重振修复,并以惊人的生命力,实现两位数反转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规上服务业企业收入增幅均超过30%。

  以不到湖北1/3的面积,聚集省内一半以上常住人口,创造全省60.3%的GDP,贡献59.3%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武汉城市圈是怎么做到的?

   分工合作 底蕴深厚

  “1+8”产业分工合作由来已久。

  1908年,中国最早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成立,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组成,兼采煤、采矿、炼铁于一身。

  两座工业城市——武汉和黄石,携手书写中国近代工业的亮丽篇章。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新中国成立后,武钢、武重、武锅、武船,一批“武字头”落子武汉,与全国其他重点工业项目一道,撑起共和国的工业脊梁。

  此后,武汉向东,一条湖北钢铁冶炼冶金工业走廊成型:在黄石,大冶铁矿喂料,冶钢、省拖等企业扎堆聚集;在鄂州,1958年兴建的鄂钢,如今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进入新时代,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全面提档升级,汽车、光电子、芯片、显示面板、智能制造产业蓬勃发展,武汉城市圈工业底盘不断夯实,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2020年,武汉城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596家,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约2.4万亿元,占湖北工业比重近六成。

  “壮圈”还在持续。截至今年9月底,武汉城市圈规上工业企业已攀升至8467家,增加了871家。

   你追我赶 协同发展

  观察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态势,仅看规模和总量是远远不够的。

  经济总量,需要与经济质量并重。总量固然重要,含“”量、含“”量更重要。

  “光芯屏端网”,是武汉城市圈合力托举的三大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之一。

  这里,武汉以“一束光”起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仅在光谷,就聚集了光电子信息企业1000余家,企业年总收入近6000亿元。

  追光、借光、融光。城市圈8个小伙伴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在鄂州,三安光电将完成封装的芯片,送到7公里外的华星光电、天马等下游企业,全程只需要15分钟。在天门,芯创(天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来5家配套企业,生产成本降低40%。在黄石,今年年初投产的联新显示,生产中大尺寸显示屏,正是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企业急需的产品。

  聚焦“光芯屏端网”,目前,武汉城市圈已汇聚中信科、京东方、天马、华星、联想、富士康、长飞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这里光电子产业集群规模占全国份额50%,光纤光缆研发制造规模居全球第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上海并列第一。

  后发优势惊人的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2020年在武汉市的产业规模已达4000亿元。

  作为武汉城市圈生物产业的“发动机”,光谷生物城在全省的“飞地”园区已达16个,并与天门、仙桃、黄石、黄冈等4个“圈友”共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地方产业园。

  截至目前,武汉已有321家世界500强落户。“2021中国制造及民营企业500强”中,武汉城市圈有8家企业上榜。

   汉圈跑团” 总体领先

  上世纪80年代,5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代名词。

  在经济增长的赛道上,一个有竞争力的运动员不仅要个子大、跳得高,还要跑得快。短跑要比爆发力,长跑要拼持续力。

  武汉城市圈“跑团”,跑赢了什么?

  从数据上看,GDP年均增长速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等主要指标,“汉圈跑团”总体领先。

  2015年到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GDP年均增速为10.85%。今年前三季度,圈内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省占比72.6%,同比增长40.8%,快于全省5.9个百分点。

  “30年前,我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创业。当年的创业环境和今天相比,实在是天差地别。”2018年底,小米集团武汉总部开工现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感慨万分。

  从公司注册到总部封顶,小米武汉总部不断见证着武汉城市圈的速度——1天完成公司注册;51天完成协议洽谈和签约;看地、选址,1个月;奠基动土到结构封顶,5个月;大楼全面竣工,不过1年。

  “武汉是联想的大本营之一,这里对我来说,亲切得跟自己家一样。我在武汉过早也喜欢吃面窝、蛋酒和热干面,真的是蛮扎实。”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自2013年底投产,联想武汉基地仅用3年,累计产值就突破1000亿元。

  武汉城市圈是联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移动互联产业基地,占据联想全球产能的60%。在这个超级工厂里,平均每12秒就有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诞生,每天超过10万部产品下线。这些“新武汉造”,九成从光谷飞往全球,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九城同心 发展共进

  今天的武汉城市圈,以“九城同心”推动“发展共进”,“1+8>9”效应持续放大。

  12月2日,鄂州葛店开发区,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项目刚刚启动试生产,产业链上游的华星光电,就在光谷增资扩建第6代LTPS LC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向全尺寸显示产业全球领先加快升级。

  9月20日,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1全球城市集群创新指数报告”,武汉创新指数4年连进18位,位列全球第25、国内第6、中西部第1。而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我省新增黄石、随州、仙桃、孝感等地4家,入选总数并列全国第一。

  城市抱团成圈,实现要素高度聚集、互相联动促进的发展,已是必然趋势。

  在武汉城市圈,大中小城市间产业垂直分工,同等规模城市间产业水平分工,“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格局初步形成。

  竞相发展,各美其美;优势互补、美美与共。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武汉城市圈,乘风破浪正当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