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春季行

15.04.2016  09:34

  近日,武汉博物馆“行走的课堂”先后走进花桥小学、武珞路实验小学,为孩子们送去穿越古今、形式活泼的博物馆青少年课程。

  在花桥小学,武汉博物馆送去趣味课程——《古代生活“”样精彩》。课堂上,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从“什么是青铜”以及“青铜是怎样炼成的”等知识点切入,使同学们初识神秘的中国青铜器。随后,同学们通过连线游戏认知了青铜器上的纹饰;通过触摸来感受了青铜器的材质特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温了古时与青铜器有关的礼仪及游戏。当孩子们身着汉服,奏响编钟,手持仿古青铜器再现“沃盥之礼”,争先恐后的一展自己的“投壶”技艺时,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青铜器的前世今生犹如画卷般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孩子们由衷赞叹:原来,陈放在博物馆的那些高冷、幽深的青铜器,离我们并不遥远,古代生活“”样精彩,原来博物馆也可以这么玩!

  在武珞路实验小学,博物馆送去民俗知识小课堂——《爱我江城、寻访武汉》。“杏花春雨话清明”是民俗课程的亮点,碰蛋、牵钩、做“清明果”、编柳环、蹴鞠乐、画纸鸢等清明习俗,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乐中体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送去流动展览《寻访武汉城市文明图片展》,以结合史实、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武汉的历史发展进程,“武汉江城美名由来”、“弥衡与武汉”、“花木兰与武汉”、“高山流水觅知音”等与武汉相关的历史人文典故,让师生不出校园就能轻松地学习、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展区设置的温馨留言区,记录了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参观感受。

  实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是实现博物馆走出馆舍天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武汉博物馆认真落实关于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意见,加强博物馆资源研究,研发实施“行走的课堂”已在武汉市近50所中小学中推广开展。系列课程内容涉及武汉人文典故、历史文物、年节习俗等,所到之处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的欢迎。充满互动、游戏和DIY体验的环节极大激发了青少年对博物馆、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