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二中:校园足球教会孩子们热爱和坚持-科教频道

09.10.2015  12:08

夜幕降临,训练课进入尾声,灯光球场上,小队员们做放松训练 

        本报讯昨日19时,结束了近两个小时的训练课后,80名校队队员换下训练服,离开武汉市第十二中学足球场。半小时后,他们将回到教室上晚自习。上周四,他们中的十余名球员代表湖北出战“谁是球王”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从北京捧回了初中组冠军奖杯。除了获奖,校园足球带给那群孩子们的还有很多。

        从门外汉到颠球800个

        初三班的牛子龙是这次比赛的左边前卫。去年,他参加了一个足球夏令营,比赛颠球时,他一口气颠了800多个,把同学们都惊呆了。“颠球这么厉害,其实都是练出来的。”牛子龙说,他刚开始踢足球时,一次也只能颠4个,进入校足球队练了2年以后才有了这个水平。

        市十二初和十二高的足球队训练“不分家”,队员加起来有80人。负责他们的4位教练中,除了两位学校的体育老师,还有两位是聘请来的专业教练。吕杰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执教过美尔雅足球俱乐部、武汉雅琪足球俱乐部。2013年,他被派到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成为学校的特聘教练。每周,吕杰要给校足球队上六次课,每次课将近2小时。

        牛子龙的妈妈说,孩子有足球天赋,也曾考虑过送他进足球学校,又担心过早职业化影响孩子文化成绩。“学校有专业足球教练,孩子能跟普通孩子一起学习,又能得到高水平足球指导”。

        据了解,像吕杰这样活跃在中小学校园的专业教练,全区大约有将近20人。2014年,江汉区教育局投入了150万元专款,用于聘请教练、球员营养补充、为球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球员也是学霸 

        每天的训练结束后,熊学锋都会把散落的足球一一收好再离开。他是学校体育老师,也是校足球队教练,平时既要训练队员的球技,又要操心他们在班级中的表现,自称是“足球队的班主任”。

        几年前,球队里有位个人技术突出的球员,在场上呼风唤雨,走下球场也像个大哥,经常打架,不服管。为了治他的坏毛病,熊学锋特意让他当了队长,要求他以身作则,管好自己和团队。三年下来,这孩子真的再也没打过架。熊学锋觉得,这就是校园足球与专业足球的区别,“校园足球要关心学生的成长,首先要让孩子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市十二中对踢足球的孩子一直有更多的关爱。去年,十二初代表队也闯入了“谁是球王”的决赛。全校32个班主任都到北京观赛,为孩子们加油。牛子龙说,听到老师们的加油呐喊,内心特别感动,“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为了这次“谁是球王”的决赛,牛子龙落下了一周的功课。周一回到学校,老师就用课间和午休的时间帮他补课,给他重新布置了练习题。校队的孩子们成绩都不差。决赛中攻入制胜球的罗天宇,成绩一般能排到班里的前三名,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这学期,学校还特别为初一的足球队员和田径队员们成立了体育班,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上文化课。 

        “小C罗”打着石膏上场 

        提到校足球队高强度训练,队员们不约而同说出“坚持”二字。队员杨文康说,100米的折返跑,要一口气做10组。跑完,他就想躺在地上不动。但教练和队友们会互相鼓励,喊着“再来”、“坚持”,他又爬起来,继续完成后面的训练。 

        因为相似的踢球风格和外形,罗天宇有个外号叫“小C罗”。有一次,罗天宇的手臂骨折,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这时,校队正在打一场重要的比赛,不能缺人,罗天宇带伤上阵。虽然打着石膏,他一点都不发怵,比赛中还攻入两球,帮助校队取得胜利。为了  “谁是球王”比赛,他和队员们一直在坚持训练,整个暑假只休息了两三天。决赛之前,他的跟腱受了伤,贴着肌贴就上了场。决赛打得异常艰难,两度领先又两度被追平,“是坚持的精神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