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农民工子弟学校坚守20年 曾培养出武大博士

17.07.2014  10:11
图为:20年来的毕业生合影,都用心留下来了。 图为:春苗学校校长陈瑛

  文/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邹永宁 图/记者 倪娜

  【提要】

  在汉口复兴村一带,走进振兴东路,远远就能看到两扇生锈的大铁门,铁门上方泥塑着两行大红行楷——武汉市江汉区春苗学校。

  破落的大门,难掩曾经的辉煌。这所国内知名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迄今存在了20年。今年5月的校庆,不少省和武汉市老领导也赶来了。

  它,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一个标本。上世纪90年代,大量农民工子女无处上学,武汉曾冒出200多所像“春苗”这样的草根学校,学生逾10万。后来,公办小学逐渐向“流动花朵”敞开大门,民办简易学校生源持续减少,这一办学模式走到了尽头。而今,全市民办简易学校只余4所,春苗学校虽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但不得不考虑转型。

  春苗学校,是渐行渐远的简易学校留给江城的一抹背影,承载着无数农民工子女的童年记忆。

  20年来的坚守,值得重温;20年后的走向,牵动人心。

  高峰时期

  在校学生超过三千

  7月4日上午,记者推开春苗学校的铁门,眼前是一块塑胶操场,操场尽头是春苗小学附属的七色彩虹幼儿园。临街的5层楼房是教学楼,一楼对外出租做门面,二楼以上用于教学。

  提起20年前,校长陈瑛颇感自豪,她指着投影机播放的旧照片嘱咐工作人员:“这张照片一定收好,将来再忆来时路,会更有意义。

  旧照片摄于1995年,是孩子们在租赁民房前的合影,民房大门上方挂着“春苗小学”四个大红楷体字。照片上,斑驳的墙壁、杂乱的服饰、稚嫩的笑容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