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养老机构试水“失智照护”

27.01.2019  14:21

青杉园养老院护理员帮失智老人做益智康复训练

  “他作息颠倒,经常整夜不睡觉,晚上到处翻东西,还喜欢往外跑,我和爱人实在照顾不过来。”几天前,展先生将86岁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送到了武钢二医院所属的青山区青杉园养老院。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失智老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据测算,武汉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超过12万人。失智照护难度大、成本高,被视为养老产业中最难的板块,面对这块“烫手的山芋”,传统养老院大都想接却又不敢接。

  长江日报记者连日走访发现,今年武汉一些公办福利院和大中型民办养老机构,纷纷在这一“最难的板块”上发力,探索失智照护服务。

  她提前两年辞职照料失智父母 

  76岁的万婆婆退休前在商场做服务员。她能歌善舞、热心快肠,受到顾客和亲戚朋友喜爱。最近几年,万婆婆常常和周围的人发生争执,亲戚朋友感觉她像是变了一个人。

  最让家人头疼的是,过去两年,万婆婆外出后总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大家又是报警,又是发动亲戚朋友四处寻找,累得精疲力竭。“家里人都快受不了了,自从开始照顾妈妈,我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有出去逛街吃饭和同学朋友见面了。专业的养老机构也不好找,又怕妈妈受虐待”万婆婆的女儿说。

  “每个月光吃药都要3000多,我老公做生意的,家里还负担得起。”顾女士的父亲患老年痴呆十多年,母亲外出摔伤后一直行动不便。父亲痴呆程度越来越严重,隔一段时间就不认识家人,她提前2年辞掉了工作,住在武昌专心照料父母。

  医院就诊率不到2成养老院“有心无力” 

  记者走访部分医院则发现,市一医院、中心医院、三医院、协和医院等公立医院神经科医生中,接诊认知障碍、痴呆类患者的医生普遍在2-3名,有的仅1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是湖北最早针对痴呆类患者开设“记忆门诊”的科室。该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不到20%。

  “去医院问过,每个月费用要上万元,我们哪有那么多钱?”秦女士的母亲81岁。去年上半年母亲外出走丢四五次,靠定位手环才找到,还有几次像是不认识秦女士一样,动手打她。秦女士去年8月带母亲到一家公立医院看病,专家确诊她的母亲为中度认知障碍,医院的治疗费让她灰了心。“医生也说没办法治好,去公办养老院说住满了,有家好点的养老院听说我母亲会打人,没有让她住。

  武汉中心城区一家公办福利院负责人表示,失智老人是养老机构最难管理的人员,失能、半失能楼层护理员配比一般在1:5、1:6,而失智楼层每3位老人至少需要1位护理员照护,还需要投入成倍的专业护理和社工力量。“小型养老院不愿接收痴呆或认知障碍严重的老人,会增加安全风险和运营成本,我们院有些认知症老人常常整夜不睡觉,护理员只好轮流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