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最大诚意留人才

25.12.2017  09:28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冬日的武汉,室外寒气逼人。湖北汉口年华小区5楼的一个一居室里,几个年轻人忙着煮饺子、吃火锅,空气里弥漫着温馨的香味儿。他们是首批入住人才公寓的留汉大学生,或左邻右舍,或楼上楼下,短短几个月,这里已成为他们共同的“”。

  今年以来,武汉市以发展“菁英经济”、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为主线,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紧紧围绕“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今年留下18万大学生”奋斗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强化精准落地,强化宣传推介。

  破解“四大痛点

  “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89所高校。科教人才是武汉独特的创新资源,也是湖北的竞争优势。留住大学生,就留住了未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说,“留下大学生,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以最大诚意留人才。

  针对“落户难”“住房贵”等老大难问题,武汉市紧盯“门槛最低、手续最简、机制最活”目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最早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实行大学生落户“零门槛”,真正做到大学毕业生落户与就业创业政策“全脱钩”,户口迁移“全自由”。

  落户“零门槛”,安居有保障。陈一新要求“武汉不在房价上走在前列”,并指出“保持低廉的房价是武汉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武汉市委、市政府通过多次专题调研,探索建立“租购并举”为核心的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快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取让更多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截至11月底,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配建一批”以及调整已建在建的部分公租房房源等共计33.4万平方米。累计受理6084人,审核通过5331人。第一批1894人已经入住,第二批正在陆续配租。

  第一批入住的留汉大学生张琦说:“我之前就住在附近,相似的户型,那边要1700元,这边只要700元,不仅省了很多房租,而且很有归属感。上百名大学生住在一栋楼里,大家经常一起组织活动,相互串门,认识了很多人,也交了很多朋友,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

  针对“收入低”“岗位少”的问题,武汉市按照依法依规、合理引导、适度可行、竞争优势的原则,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提出“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生6万元、博士生8万元”的初次就业薪酬标准,并将此条款写入了集体合同。为强化最低年薪标准落实,保障就业,11月12日起,武汉市以“有梦想、留武汉、一起创”为主题,组织开展20场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高薪优岗送上门,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

  推行“四大举措

  今年2月,武汉市委、市政府部署“走进去”“走下去”“留下来”“干起来”系列举措,积极引导广大在校大学生了解武汉、热爱武汉、留在武汉、立业武汉。

  武汉通过市区校企四方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市场主体参与,由市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组建创新创业宣讲团,走进高校开展主题宣讲活动,解读鼓励大学生留汉创业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做好武汉故事“讲解员”。围绕“国情市情教育”,在高校组织开设《认识武汉》公选课,通过认识武汉日新月异的发展,充分感受十九大精神在武汉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让大学生深刻感受武汉热忱的留才诚意,了解武汉、爱上武汉。

  武汉团市委组织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学校象牙塔,走到社会大课堂,将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带到农村、社区、企业,将此作为体验国情社情民情的思政教育课。鼓励大学生“走下去”,通过“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五大行动以及“红色物业”行动等体验生活,了解国情市情,增进武汉情怀,让大学生亲近武汉、心仪武汉。

  为了让大学生安心“留下来”“干起来”,武汉市委组织部以及武汉市政府部门着力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打造更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今年以来,武汉市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聚焦落户“敞开门”、就业“迎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把“让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作为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破解制约大学生留汉的制度障碍,让大学生留在武汉、立业武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武汉市创新提出“大学+”模式,充分挖掘青年人才优势,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据悉,今年前三个季度,武汉市留汉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0.5万人,落户人数近13万人,较2016年增长了6倍。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正在助力“武汉每天不一样”,向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武汉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