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书家姜红园印象

20.01.2015  11:37

  那年到延安参加一个文学笔会,途经西安时遇到一个西安朋友,谈起贾平凹先生的书法。那天我们吃饭的地方正有人过生日,主持生日宴会的人向嘉宾们通报说,贾平凹先生给寿星送了一幅字。

  话题由此展开,朋友是如何评价贾平凹先生的书法艺术的,因当时没有及时追记,现在想想,详情不再记得。只记得《小说月报》的刘书棋先生说,当年《小说月报》创办百期纪念时,请贾平凹先生写幅字,联系人即是刘书棋先生。

  他当时谈到许多朋友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记得有一个朋友插话说,要了解中国书法,没有十年之功不行,要真正明白中国书法艺术,没有五十年不行,要想证得书法艺术的魅力,没有百年之功不行。之所以对这句话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这位朋友用了一个词“证得”。这个“证得”之说,我请教了好几位书法艺术家。记得也是在一次吃饭的桌上,我向书法家刘能辉先生请教这个词的含义,刘能辉先生听后陷入了沉思。

  在座的姜红园先生打破沉默,说,“这个说法有道理。说这句话的人肯定懂书法。”接着,刘能辉先生讲起他学书时,为了把名家书贴里的一个“”的起笔练好,不知道写了多少个、几百个“”。照着名贴写了好几百个“”,才感觉出这个“”如何用力。再写几百个,才有点自己的感觉,但还不能说有什么心得,因为在不同的字上用这一“”,情况又会发生变化。姜红园接着刘能辉先生的话,谈到自己学书的过程。他说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每天随时随地都在那里比划。见到一幅对联,站在对联前,手就忍不住在裤子口袋里划起来,也不知道划破了多少个裤子口袋。

  那是一个飘雨的下午,我与几个朋友一起来到姜红园先生家,聊起他学书的过程。姜红园笑笑说,“我学书法,开始只是一种‘意气用事’。”说起这段“意气用事”的往事,姜红园不时流露出对自己姐姐的感激之情。

  原来姜红园姐姐有个同学,这个同学有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当时只上小学三年级。这个姐姐经常夸自己的弟弟字写得很好,当时用的只是铅笔。有一次姜红园的姐姐到同学家玩,看到同学弟弟的字果然写得很好。心里很是羡慕,对同学说,“要是我的弟弟的字也写得这么好,那该多好。

  临别时,姐姐带走了同学弟弟的字,回到家给姜红园看,还把在同学家里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就是这句话让姜红园“很不服气”,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字比姐姐同学的弟弟的字还好。但既然姐姐认为同学弟弟的字好,他也得拿出自己的字,让自己的姐姐也在同学面前自豪一下。从此,姜红园每天都坚持练字,每次写作业都把字写得工工整整。(鲍风)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