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武大门口开书店拒卖教辅 摆摊也要 “人文气质”

30.07.2015  10:58

(长江日报 记者黄琪 胡琴沁)半年前,大学毕业生黄杰在武汉大学南三门外开了一家人文二手书店,尽管收入微薄,但他宁可摆摊也要坚持“人文气质”,坚持不卖教辅类图书。

“现在没年轻人愿意盘旧书”

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门口没有录入书目的电脑,只有堆得混乱的旧书。昨日,记者来到武大南三门外的“红楼古旧书斋”,看到这里有上世纪70年代的红色文学、80年代的旧小说、90年代的世界名著,书页早已泛黄。店主黄杰说,“我一直在这里等传统书店重新发芽”。    

手拿蒲扇的黄杰靠在书架上 记者胡琴沁 摄

黄杰23岁,去年刚从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黄杰爱书,大学期间,由于囊中羞涩,他时常坐车去螃蟹岬的“红楼古旧书店”淘二手书。一来二去,他渐渐跟书店老板老陈熟识了。今年元月,“红楼古旧书店”从螃蟹岬搬家去武珞路,黄杰主动去帮忙搬书。老陈说:“现在做旧书生意的都是老人家,你愿意做我这行吗?”

其实,开书店一直是黄杰的梦想,但他从没想过毕业就能实现。父母都务农,尽管亲朋好友对他开书店一事持怀疑态度,但仍旧支持他。拿着四处借来的2万元钱,黄杰从老陈那里盘来了几百本书。老陈说:“店名就叫‘红楼古旧书斋’吧,我这店开了20年,叫个孪生店名或许可以帮帮你。”

“创业”前,老陈给黄杰提了醒:旧书生意不好做,时间成本高,收书很辛苦,要耐得住寂寞。抱着对旧书的热爱,黄杰点点头,书店开业了。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开业后,许多武大的学生来书店光顾。有一名大一的女生,时常在书店一呆就是一天,甚至在黄杰出门收书时帮他看店。还有学生和黄杰经常聊一些作家,十分投缘。这些学生给了黄杰不少动力,他说:“只有在实体书店,才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可是,看书的多,买书的少,实际上黄杰每月的收入甚至难以维持租金和生活。和他相熟的学生说:“不卖教辅杂志和热门小说,你能赚多少钱?”黄杰只能笑笑,他说:“教辅是完全商品化的东西,今天用完了,明天就可以扔,但一本《中国散文简史》,30年前有人买,今天还是有人买。”收书的时候,教辅、杂志他都不收,只收文史哲类的书籍。在他的店子里,挂着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照片,旁边还有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为了把书店和自己养活,他曾到地铁站外去摆摊,“10元3本,就像卖菜。”他有些无奈地说。

最近,黄杰开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也学别人在网上卖书,希望能给书店开辟一条出路。他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把实体书店开下去。”

责编:李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