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特写:欲寄两行迎尔泪 长江不肯向西流

07.06.2015  16:21

  中新社湖北监利6月7日电 题:欲寄两行迎尔泪 长江不肯向西流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张芹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唐朝诗人王勃和白居易的上述两句诗句,今天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被反复引用,寄托了国人对逝者的哀思。按照中国传统习俗,6月7日为“东方之星”遇难人员“头七”祭奠日。在事发现场,人们用三分钟的仪式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

  7日9时整,风雨初歇,默哀仪式正式开始,汽笛长啸,钟声长鸣,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分钟里,人们垂首低头,黯然神伤,为遇难者默哀祈祷。 当日,来自救援一线武警官兵、海军官兵、打捞搜救人员和新闻报道一线的代表参加了现场悼念活动。

  满身伤痛的“东方之星”依然默默停泊于江面,江水涌拍着船体。这艘原定计划在今日抵达重庆结束旅程的客轮在这里翻沉,永远无法抵达终点。

  船舶上、护岸边,哀悼人员列队肃立,表情凝重。

  哀悼现场,没有鲜花,没有更多布置,搜寻仍在继续。肃穆而简短的仪式,以及江面上呜咽的风和奔腾不息的江水,送去对逝者的哀悼。

  在哀悼的队伍中,包括中新社在内报道沉船事件的百名媒体记者,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为遇难者默哀。

  3分钟后,默哀毕,所有人员有序离开。负责遗体搜寻的武警战士李广眼含泪水。他告诉记者,连日搜救后,沉重心情依然挥之不去。

  在悼念仪式现场,江苏电视台记者杨威泣不成声。她说,她同事严懋的父母就在这条沉船上。事发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往监利,同事一边忙于对这场灾难的报道,一边寻找自己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他没能来到悼念仪式现场。这名年轻的女记者几度哽咽。

  连续160多个小时的搜救工作,参与救援的官兵战士每每第一时间直面遇难者遗体,在悲痛的同时,他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最大限度保护逝者的尊严。

  武警湖北总队一位王姓战士脸晒得黝黑,连续工作了5个日夜,他已显得疲惫不堪。“东方之星”船体起浮后,小王和战友们负责护送从船上搜救下来的遇难者遗体。他说,“我现在的心情十分悲痛,请转告遇难人员家属节哀、保重。

  截至目前,官方公布“东方之星”遇难人员431人,14人生还,仍有11人失踪,搜寻工作仍将继续。

  一名负责沉船搜救工作的指挥人员对记者说:“我们还将坚持到最后。”(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