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管理的启示

31.03.2016  11:59

一年一度的武大樱花从来都要占据媒体头条,每年的樱花开放期间对慕名而来的游客是难得的视觉盛宴,但对于武大人来说,似乎演变为“樱花劫”。每天有近10万人涌入校园,虽然校方每年都要加大管理投入,但是道路拥挤、公共设施被挤占、随处可见的垃圾,大量沿路叫卖的小贩产生的噪音,让每一个在校的学生和老师感到苦不堪言。尤其是今年,武大樱园进行大规模整体维修,整个樱园路封闭赏樱路线被隔断,大量不知情的游客的到来将产生更为严重的管理难题。在樱花开放之前,我就预感今年的“樱花劫”将会来得更猛烈。 

然而,今年出乎我的意料,樱花节虽来了,但“樱花劫”却没有到来。校园秩序井然,人流得到了有效控制,校外车辆被禁止进入学校,学校规定的预约进校制度被严格执行,小摊贩的数量急剧减少,整个校园变得安静了许多。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带来了樱花开放期间秩序的根本改观?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今年的校园管理完全由第三方保安公司来执行,而往年的校园管理则是由学校的保卫部门负责。在往年,每年樱花开放期间,保卫部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之大,甚至还邀请了公安、城管、工商等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进校执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想原因并不是这些负责管理的人员不努力,而是机制设计错了。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

所谓制度设计,通俗地说就是要让人能够正确地干事,干正确的事。为什么原来的校园保卫部门的管理不能尽如人意?保卫部是学校的下属部门,是代表学校管理学校的治安、环境等,但他们所负责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行政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校园没有管理好,相关的领导会受到学校的处罚。然而这个机制本身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绩效考核困难,保卫部主要是对上负责,而真正评价校园管理主体是老师和学生,但是他们不具备集体行动能力,没有谁有足够的激励和信息去考核校园管理的效果如果,即使有人去反映管理存在的问题,学校也不不太可能去追究具体管理部门的责任;第二,是考核的软约束,保卫部门作为学校的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拿的是事业工资,即使有部分工作人员是合同聘用制,也很难去考核他们管理的效果如何。一言以蔽之,原来的模式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真正的考核主体的虚位。

那么为什么换了第三方的保安公司之后效果就变了呢?原有的行政关系变成了市场交易关系,保安公司与学校之间签订了合同,合同必然要规定保安公司对于校园管理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如没有达到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保卫部从原来的直接管理者身份,变成了代表学校监督保安公司的主体。保安公司拿人钱,替人办事,事情办不好饭碗都不保,当然要非常卖力地去保护好校园治安。我看到,在各个路口,穿着统一制服的保安要检查每一个入校者的证件,只有校内人员和获得预约资格的人才可以进校。因为他们是第三方,因此被校内人员赎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每当我被问到要看证件时,虽然有点尴尬,但是我非常理解,并且非常感谢他们,正是这些人的严格管理才保证学校的清静和安宁。同时,在主要的人员聚集地,保安公司的人员三五成群,不断地巡逻,劝走校内的小商贩,他们的积极性比入校执法的城管积极多了,因而沿路叫卖的现象基本消除了。对于学校保卫部来说,他们现在成了监督者,他们是一个整体的行为主体,每天就是管这些事,不仅具有考核的专业性,也具有集体行动的能力。

在很多管理行为上,实际上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们院的清洁卫生,早期是由我们直接聘用一个员工来打扫,这位阿姨很工作很卖力,但就是不让我们满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虽然不舒服,但自己也说不上来应该怎么做,而打扫阿姨觉得只要卖力干就行,至于干得如何和她的工资并没有什么关系。后来,换成了专业的物业公司来提供,我们和物业公司之间签订合同,他们派谁来打扫、如何打扫,根本不需要我们管,我们只需要对打扫的效果进行监督,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要按合同规定的条款来执行。自从那以后,院里的卫生状况真是上了很多个档次。

因此,我认为并不是“外来和尚会念经”,而是外来和尚愿意念好经,其解决的是一个激励和约束相容的问题,校园管理如此,大量的政府管理行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者系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编辑:陈丽霞)